玻璃破裂再度引发“空中浩劫”,一根安全带换回川航生还奇迹
纪录片《空中浩劫》里的航空史事故,想必大家都知道得不少。只是没想到,5月14日发生的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竟几乎模拟了一遍纪录片中英航5390事故。
更后怕的是,川航的情况比英航还要惊险,迫降也更加困难。
虽然事发的第一报道,川航的官微只用了几句话概括险情,大家也没有太多关注。
但随着事故现场的不断重现,人们才开始感叹“这真是民航史上最史诗级的迫降之一”。
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在高空高速的情况下破裂脱落
5月14日上午,四川航空的一架客机由机长刘传健与副机长徐瑞辰,正执行着从重庆飞往拉萨的3U8633航班任务。
本次航班的飞机型号A319,素有“高原雄鹰”的美誉,具备高海拔的飞行能力。
但在飞机进入9800米巡航高度时,事故还是发生了。
没有任何征兆,随着“轰”一声巨响,驾驶舱右侧(副驾驶席)的风挡玻璃瞬间破裂脱落。
突如其来的失压,使副驾飞出窗外,半边身体在机舱外悬挂着。
其实舱内破损失压,在民航史上并不罕见。
例如前不久的美西南航空1380号客机引擎爆炸,就击碎机身玻璃。
一名乘客的半个身体瞬间吸出窗外,造成了1死7伤的惨剧。
涉事西南航空1380号客机
但川航这次不同,破损是发生在了整架飞机最重要的驾驶舱内。
只要机长有任何闪失,都可能预示着整架飞机的最终命运。
这不禁让人想起28年前的“空中浩劫”——英航5390号航班事故。
而纵观航空史,也就此次空难与川航3U8633最为相似了。
英航5390号航班同型号机
当天的5390航班由机长蒂姆.兰开斯特和副机长艾奇森负责,机型为“飞机中的吉普车”BAC-111,坚固耐用。
在飞机爬升至指定高度后,自动驾驶仪开启,两名飞行员都松开了肩部安全带。
而机长阿开斯特甚至还松开了腰部的安全带,准备前往用餐。
飞行安全带分两部分,上面两条为肩部安全带,下面三条为腰部安全带
然而当飞机到达1.73万英尺(5.3千米),驾驶室正机长位置的风挡玻璃破裂脱落。
全身没有安全带保护的机长阿开斯特,立即被气压差从座位扯出驾驶室。
所幸,他的脚还被勾在了控制盘上。
也就是说,此时的机长除了双脚外,已经全身都在飞机外面了。
现场是这样的
千钧一发之际,一位英勇的空乘奥格登冲上前,死死地抓住了机长的腰带。
这才使了机长不被高速的气流带走。
但不幸的是,机长之前缠到了控制盘,这也切断了飞机的自动驾驶模式,飞机开始向下俯冲。
现在唯一能指望的,也只有副驾驶艾奇森了。
虽然是第一次参加该航班的飞行,但艾奇森最后还是力挽狂澜,顺利完成迫降。
纪录片还原的英航5390现场
只是机长比较倒霉,全程22分钟都是悬挂在飞机外的状态。
他全身冻僵,两眼圆睁,显然已经失去意识。
从舱内玻璃望去,机长的身体虽贴着飞机,但是头部和胳膊却像破布娃娃般乱甩,造成多处割伤、撞伤和骨折。
而那位誓死抓住机长双脚的空乘奥格登,则左眼冻伤和手臂脱臼。
机长修养几个月后身体恢复
除了机长和空乘,其他人都安然无恙。
这也被写入了纪录片《空中浩劫》第二集,成为航空史上一次奇迹。
虽然论戏剧性,川航确实比不过英航。
但从细节上来看,川航的险情和机组人员的专业程度都更让人震撼。
从事故发生时的高度,就能看出其中的差别的。
两次事故都是一整块风挡玻璃脱离,英航5390是发生在巡航高度为5000多米处。
而川航3U8633的高度则几乎是英航5390的一倍,达9800米左右。
瞬间暴露在近万米高空,机组人员首先要应对的是舱内的爆炸性气压(舱内外压力差超过0.3个大气压)。
当时副驾徐瑞辰的身体就马上被“吸”出了舱外,半个身体在窗外悬挂着。
车窗破裂被瞬间吸到窗外的大巴司机(压力差比飞机小得多)
幸运的是,徐瑞辰虽脱了肩部安全带,但腰部安全带还尚在。
这可救了他一命。
若不是有这最后一道防线,副机长估计已经与我们天人两隔了。
毕竟像英航5390机长用脚勾住操纵台的骚操作,除了运气加成真的很难解释得清。
光想一下英航5390事故中的那位倒霉机长,都能让人毛骨悚然。
调皮地重温一下
除了爆炸性失压,瞬间失温与飞机的高速同样提升了迫降难度。
我们知道,海拔越高,温度越低。
而在当时万米高空上,监测系统显示的是零下40度左右。
不过,高速飞行中的零下40度,可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零下40度。
疾飞的流体,可瞬间带走机组人员的体表温度。
川航的飞行速度为0.7-0.8马赫,实际速度可能已超过了800km/h。(英航5390时速约为500km/h)
想象一下,在零下四五十度的大街上,穿着短袖以800km/h狂飙。
此时,你的手或是你的身体还受控制吗?
图约为600km/h的冲击力
然而,在这失压+缺氧+低温+高速+失聪的严峻情况下,机组人员只有30秒左右的时间自救。
因为在舱内与舱外连通瞬间,人会马上进入缺氧状态,完全不能呼吸。
当血氧饱和度(SpO2)降到60%以下,人就会突然晕厥和猝死。
而在32200英尺的高度,可以留给飞行员的有效反应时间大约为30秒。
在半分钟内,他们必须马上完成氧气面罩的佩戴,否则整个机组将必死无疑。
飞行高度与有效意识时间
前面已经提到,当时副驾的半个身子已经在机舱外。
而他接下来,则是需要在这极短时间内,爬回舱内并戴好氧气罩。
虽然在初级教练机阶段,机组人员会有极端情况的模拟训练。
但无论从是高度、速度,还是现场混乱程度,都没有达到此次事故的险要程度。
氧气面罩
在顺利戴上氧气罩后,机组人员的命虽是暂时保住了,但危机可还没有解除。
因为风挡玻璃的大面积脱落,飞行控制单元(FCU)也严重损毁。
这也意味着自动驾驶操控系统、发动机反推系统等关键性操控部件都无法使用了。
此时的飞机完全处于手动状态,飞行员需要仅凭直觉与过往经验操控飞机。
由于副驾曾被吸出窗外,努力爬回座位后,他的操纵能力已经受到了巨大的限制。
所以后面忙碌的危机处置,便主要落到了左侧的机长刘传健的身上。
仪表盘受损严重
要知道,飞机的起降过程是飞行员最忙碌的时段。
按照标准流程需要两人配合处理。
而在航空史上,也没少出现因任务过于繁重而导致飞行安全事故。
而此刻的川舱3U8633更是一片混乱、环境极度恶劣,飞行员想要独立完成任务,难度不言而喻。
但凭着过硬的技术与强大的心理素质,刘传健机长还是做到了。
刘传健机长在事故后在新闻发布会中亮相
从飞行数据上可以看出,事故发生后,紧急下降分为了两个阶段:
一次是从32000英尺左右紧急下降,二次是从24000英尺高度下降并着陆。
原因一开始飞机的速度是极大的,必须要先将速度降下来。
之后再下降,才能尽量避免对飞机上人员造成伤害。
川航事故发生的客舱内画面(客舱与驾驶舱是分开的,没有受到失压影响)
从事故发生到降落,全程耗时为20多分钟,全体乘客平安。
而两位机长经过检查,身体也无大碍。
只是副驾驶在整个过程中,损失了一身帅气的制服。
据说从右座下来后,他身上的衣服被狂风撕了个粉碎,黑色的部分为领带。
刘传健与徐瑞辰两位机长,无疑创造了航空史上匪夷所思的人间奇迹。
而曾经是战斗机飞行员的刘传健,更成了川航3U8633航班最大的英雄。
上百条岌岌可危的生命,就这样被他从鬼门关拉了出来。
英雄之名,实至名归。
但事情可不能就这样在歌功颂德中过去,事故的原因还需严查。
风挡玻璃为什么会突然爆裂?现在仍在紧锣密鼓地调查中。
现代客机风挡玻璃示意图
而航空业内人士对事故的原因分析,最有可能的是下面四种情况:
一是外部物体击打,如飞鸟撞击(近万米高度基本可排除);
二是玻璃材质不过关,出现提前老化;
三是风挡玻璃上的除霜系统电阻丝短路,造成局部过热,致使玻璃破裂;
四是飞机维修,或风挡玻璃安装时的人为疏忽因素。
2015年,美国航空199航班飞行过程中除霜系统出现短路,将风挡玻璃烤炸
前文提到的英航5390事故中,就属于第四种情况。
原因是在风挡玻璃维修过程中,机务用了错误规格的螺丝。
从而造成了风挡在高空中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差,发生了飞行中破裂脱落。
不过根据初步消息显示,川航3U8633脱落的风挡玻璃为该机原装。
在投入运营至事发前,都未进行过维修和更换工作。
所以也基本可以排除飞机维修时的疏忽。
航空摄影爱好者万贔拍摄到备降中的川航3u8633
但值得一提的是,川航此次事故飞机为空中客车A319。
而在民航史上,空客A319与它的“姐妹机”空客A320、A321都出现过类似惊心动魄的“玻璃破裂事故”。
2016年6月21日,越南航空一架载有177名乘客和7名机组人员的空客A321-200客机(注册号VN-A351、航班号VN-1201)在从河内飞往芹苴途中,机组人员发现副驾驶座位旁的挡风玻璃突然破裂,随后决定在胡志明市紧急降落。20分钟后,客机安全降落。
无独有偶,2015年11月11日,俄罗斯航空旗下子公司联合远东航空公司Aurora一架空客A319-100飞机(与川航此架飞机同款)从哈巴罗夫斯克机场起飞前往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机场,在飞机爬升到FL360高度时,驾驶舱内机长后侧固定窗出现爆裂,导致机组返航哈巴罗夫斯克机场。
都说飞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
但事实上只要有一点闪失,空难的生还率也是所有事故中最低的,全军覆没是常有的事。
如果不严格查明事故原因,多少个超凡刘机长都难以力挽狂澜。
*参考资料
空难回眸:不翼而飞的风挡玻璃 28年前的英航5390号航班.航空之家.2018.05.15
徐勇凌.高空驾驶舱玻璃破碎!川航“萨利机长”完成史诗级营救.凤凰网军事.2018.05.14
民航局通报川航事件:脱落风挡玻璃为原装件.中新网.2018.5.15
为何高空碎玻璃总是空客?A319-21系列屡曝安全隐患.浩熙.2018.05.14
____________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内容为【SME】联盟号原创,欢迎转载
白名单回复后台「转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