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空战的战略战术(转)---精装版
本帖最后由 多佛白崖爱好者 于 2014-11-15 12:01 编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关于二战的空战战略战术,希望对大家的空中格斗有所帮助!
(说明:文字转帖于百度贴吧“自五吧”---作者“奶瓶战斗机”的帖子,图片由我本人“ft4310537le-业余战争研究员”后期编辑!)
在讨论这个内容前,先要明白一点,即空战的根本目的从来不是为了击落对方的战斗机,而是为了取得自由打击敌方地面目标的权力。一切的空战,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轰炸机或者攻击机而展开的。轰炸机的出动时间、飞行高度、编队方式这些都会直接决定双方战斗机的作战方式。
1-西欧篇
西欧的空战有两个阶段:德国主动阶段和德国防御阶段
前一段的空战,其核心是以斯图卡为代表的俯冲轰炸机。
德军的闪电进攻中,斯图卡充当了飞行巨炮的角色,经常要负责对陆军攻击过程中出现的战术性的,坚固点目标的攻击。这种要求,就意味着这种飞机必须能随叫随到,像什么起飞前花一个小时加油,然后再花三四个小时飞到目标附近的做法,绝对是不可容忍的。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也不可能搞出个双三轰炸机,以确保迅速到达。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靠前部署,也就是把这些飞机部署在非常接近战场的前线机场上。这样才能保证能为陆军提供及时的火力支持。所以我们就会发现,斯图卡作战半径很小(应为没必要)。由于地面战术性目标往往伪装良好,加上很可能存在敌我部队纠缠在一起的情况,所以,轰炸机必须能更清楚地看清目标,必须有很高的攻击精度。为了能看得更清楚,斯图卡飞得很慢,高度也较低;为了能精确打击,斯图卡采用了近乎垂直俯冲攻击的攻击方式。因为这一类型的目标一次性出现的数量都不会超多,所以斯图卡主要以小编队的方式出现。
由于斯图卡的这些特点,当时的空战大多发生在低空。斯图卡飞高了,飞行员就根本无法发现地面目标,而对敌方战斗机如果飞得太高,同样无法发现斯图卡(那时候可没有什么能下视的机载雷达之类的东西)。这样一来,空战高度一般不会超过3000米。因为斯图卡都是小编队活动,因此,无论是护航的德国战斗机,还是前来拦截的盟国战斗机,也都以小机群模式活动。
编队的方式战争初期,英法空军战斗机的编队方式有严重问题。出于美观考虑,(也因为机载无线电当时还是新鲜玩意)他们习惯于采用比较密集的3机楔形编队。这样的编队方式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在遭到突袭时,战机紧急转弯闪避,很容易和自己人撞上。
德国空军因为有在西班牙的经验,其编队形式更为合理:
德国战斗机采用双机编队(ROTTE)作为最小的战斗单位,由长机(Rottenführer)和僚机(Katchmarek )组成。
在战斗巡航中两架飞机前后间隔约200码,僚机在后,这样长机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搜索而不用顾虑其后面的视觉盲区,在战斗中,僚机在长机攻击时负责掩护其身后。而每两个双机编队又可以组成一个相互掩护相互支持的四机编队。事实上,后来这种以两机为基础的编队方式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并迅速的为其他国家所效法。
德国轰炸机则采用三机编队,编队方式较为密集,这样轰炸机的自卫机枪就能够形成比较密集的交叉火力。(当然,这个密集度后来被美国佬完爆。)
偷袭
因为战斗以小编队方式进行,先敌发现后的偷袭成为了最有效率的战法。事实上至少德国战斗机王牌们,几乎大半的战果,都源于偷袭。
经典的偷袭方法:
1、利用太阳。抢先发现敌机后,首先加速转到敌机和太阳之间,由于强烈的阳光的干扰,你可以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逼近到相当近的位置。(参考晚上开车时,迎面开来的开着远光灯的车对你的视力的干扰)空战中,如果有机会,就一定要利用好太阳,攻击时背靠太阳,逃跑时面朝太阳都是常用战术(注意:打游戏时对AI无效)。
2、利用云层这个是高阶技能,必须预判好双方的位置和速度,不然很容易丢失目标的。不过逃跑时钻入云层绝对是保命的法宝(打游戏对AI无效)。所以,投入战斗前,有必要先注意云层的状况,对于保命而言,至关重要。
3、从6点钟下方攻击敌人。 这个角度是飞行员视线的死角,如果从这个方向进入,敌人很难提前发现。在攻击轰炸机的时候,这个位置也是很多轰炸机自卫火力的死角(基本上所有的俯冲轰炸机都是。但注意,四发战略轰炸机编队的弱点不在这里。)最经典的攻击方式是:从太阳方向,以较高高度接近,然后垂直俯冲到敌机6点钟下方,然后迅速拉起攻击。
偷袭不成的正规打法。
合理的战法是基于对双方战斗机性能的了解的。事实上,大多少战斗机在性能上都各有所长,很少有一种战斗机会在各方面都优于另一种战斗机。所以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极为重要。(对于穿越的主角之类,这就是金手指所在了。)
早期西欧战场上的德军战斗机主要有两种:
BF109和BF110。其中BF110是双发重型战斗机。这两种战斗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首先说BF109
西欧战场德国进攻时期,主要是E型和F型(40年前后出现)。相对于大多数飞机,BF109系列最大的优势在于爬升。要善于利用这一点。其次是负G性能,这一点相对于主要对手英国人的喷火更是明显。
由于这两个优点,BF109常用的战术有这样一些:
1、螺旋爬升。这是BF109的特色项目,基本上不会用这一招就等于不会开BF109。方法是一边盘旋,一边爬升。由于对手的爬升性能一般都不如BF109,如果对手跟着爬,很容易就会在爬升中失速,然后嘛,对付一架失速了的敌机,还用我教你?如果对方不跟着爬,就会让你拥有高度上的优势,然后你就可以利用这一优势不断地BZ(俯冲——攻击——拉起——俯冲的循环)他。注意,在大机群混战中不要随便使用这一战术。因为当你用爬升把别人带到失速的地步的时候,你自己往往也距离失速不远了。混战中,很难确定周围是否有能量高于自己的其他敌机,让自己处于这样的状态极其危险。
2、哈特曼滚转
这是二战头号王牌哈特曼的经典防御动作。当敌机咬住你的6点,准备动手的时候,(注意,和敌机的距离要近,这个动作不能做得过早)利用优于对手的负G能力突然在蹬舵的同时推杆。这样飞机就会做出一个向下的带负G的滚转。这会使你突然从对手的眼前消失(对手被自己的机鼻挡住了,暂时看不到你),而他要跟上来就必须先做一个180度的滚转,然后再拉杆。这时候,你已经获得了一定的速度,并和他拉开了距离。注意,这个动作需要一定的高度,否则会亲吻大地的。
BF109也有自己的弱点,这一点也要心里有数
1、BF109的杆力
BF109E系和F系的纸面上的盘旋并不差,比起喷火来不见得弱太多。但若果你真的用它来和喷火玩水平盘旋,那就请做好OVER的准备吧。BF109的杆力很沉,需要很大的力量才拉得动,和喷火玩盘旋,转不了几圈,你就会因为耗尽了力量而拉不动杆子了。
这个时期109相对英国人的喷火在俯冲和爬升,以及低速下的操作占优,喷火在盘旋,平飞速度,高速性能上占优,喷火在4572 米以下飞得稍快,但梅塞施米特的爬升占优,并在 6,096 米以上有轻微的速度优势。
2、腿短。
这是要命的毛病,不列颠之战中,BF109飞过英吉利海峡后,呆不了多久就得往回飞,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航程来给轰炸机护航。当然,它的对手喷火也是个短腿。
至于BF110
真心不算好飞机。(话说双发战斗机除了洛克希德的P-38,就没一个好的)
优点:速度快,火力猛,航程远。
缺点:滚转、盘旋完全是渣。
历史上在不列颠之战中被皇家空军打得稀里哗啦,然后就老老实实的回家改夜间型战斗机了。
实在要用这货,建议战法:
1、 最好只对轰炸机动手。2、
没有高度优势绝不投入战斗。
3、 不是偷袭绝不动手。
4、 俯冲偷袭,偷袭不成继续俯冲跑路,绝不回头。
5、 什么?让我给轰炸机护航?好吧,先派架BF109来给我护航吧。(历史上就是这样)
西欧战场德国防御时期
英这个时候,空战围绕英国的兰开斯特轰炸机、美国的B-24、B-17轰炸机展开。
所谓战略轰炸,指的是空中力量独立的完成对敌方极为纵深的厂矿等基础设施进行打击,以期摧毁其战争潜力的作战方式。
这要求轰炸机有巨大的航程,能深入敌人后方。有巨大的载弹量,能形成巨大的破坏。有结实的结构,能承受敌方的打击。
因为打击的多是工厂之类的大型固定目标,轰炸机多以大编队方式进行打击,护航和拦截的战斗机也多以大编队形式出现。采用水平轰炸的方式,精度上远逊于俯冲轰炸机的俯冲轰炸,但可以靠炸弹多来弥补这一不足。由于高空阻力小,更能节省燃油,所以飞行高度一般都在6000米以上,7000米左右。返航的时候会更高。
在P-51服役前,由于护航战斗机航程不足,绝大多数路程上,轰炸机没有任何战机护航。
在执行这类任务的时候,美英的战法有些区别:
牛牛的兰开斯特载弹量大,但自卫火力一般,加上牛牛的工业能力还是没法和美妖比,牛牛选择了相对安全,但也更不能保证打击精度的夜间大集群轰炸的方式。袭击目标也更倾向于直接攻击城市和居民区。
美军的轰炸机自卫火力更强,也更坚固
(B-17更坚固,自卫火力更猛,而B24在航程和载弹量上有优势)加上美妖妖异的工业能力,也更能承受损失。所以美军采取的是白昼轰炸的方式。
针对英军的轰炸,德军主要依靠雷达配合探照灯和高炮,夜间战斗机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总的来说效果一般。
对美国的白昼轰炸,德军则在美军护航战斗机航程所不及的地方,组织大机群编队突击。由于重型轰炸机并没有机腹部分无自卫火力的弱点,所以攻击方式与攻击俯冲轰炸机有明显区别。最高效的攻击方式为迎头攻击。
这个方向自卫火力最弱,而且弹药从这个方向命中带来的杀伤效果最强。而且迎头攻击的方式也能最大程度的震慑对手,打乱轰炸机的阵型。轰炸机只有依靠编队,互相掩护才能和战斗机抗衡,一旦轰炸机编队被打散,等待他们的就是一场屠杀。
德军的几次大规模拦截给美军带来了巨大的杀伤。即使以美妖的力量,也开始感到损失太大难以维系。这时,一位优秀的轰炸机指挥官给轰炸机部队带来的新战法扭转了局面。
这位指挥官就是后来火烧东京的鬼畜李梅(仅凭火烧东京这一功绩,李梅就足以不朽了)
这种新的战法叫作箱型编队
即8架轰炸机分成上下两层,如果将每一架飞机都用线连起来就像一个立方体的箱子。而很多个小的箱子又组合成一个多层的大箱子。这样当一架德国飞机向着一架美国轰炸机发动迎头攻击时,处于这架美国轰炸机侧面、上面、下面的其他轰炸机就可以用自卫机枪来攻击这架德国飞机。而一旦德国飞机飞入到轰炸机编队当中,(在迎头冲击中,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就会受到多个方向的火力的交叉射击。到时候就算技术再牛叉,是死是活主要还得看人品。很多德国超级王牌就是在这种箱式编队中膝盖中箭而完蛋的。当然,这一编队对战术纪律要求极高,李梅要求麾下的轰炸机在受到任何攻击的时候,都不得做出任何闪避动作(哪怕人家直接撞上来)。以免打乱编队。(对轰炸机飞行员来说,纪律性比技术更重要)
但箱型编队也存在弱点:
投弹不便。高层轰炸机投下的炸弹可能直接命中低层的轰炸机(历史上发生过),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在到达轰炸目标上空时,轰炸机部队必须进行队形变换,把多层的箱式编队恢复成单层编队,考虑到飞机数量之多,这个过程就会相当复杂。而且这时候,箱式编队的防御力也下降明显,德军往往会选择这个时间段加以攻击。好在这个时间段不长,美国人又财大气粗,皮又厚回血又快,这个缺陷也就不算无法接受了。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德国人仍然有办法。这办法就是:
空对空轰炸:
一些德国战斗机携带定时炸弹,飞到箱型编队上空一定高度投下,一段时间后,炸弹落入轰炸机编队中的时候会自动爆炸,这会给密集编队的轰炸机带来巨大的杀伤,但如果美国人敢解散密集编队,其他的战斗机可不是吃素的。
由空对空轰炸,又发展出火箭弹迎头攻击的战术。也就是使用像FW190或者BF110这样大载弹量的战斗机,携带大量火箭弹,从正面在轰炸机自卫火力杀伤范围外发起攻击。以其打散箱型编队。
这两个战术相当成功。在某次拦截里,德军利用火箭弹迎头攻击,居然取得了一次击落十架以上重型轰炸机的战果。于是交换比再次向德军倾斜。
这个时候,当当当当,力挽狂澜的主角上场了,她就是战斗机中的女王——伟大的长腿美女P-51
P-51有着夸张的作战半径,可以全程为轰炸机护航,她们守卫在轰炸机身边,去驱散那些试图发动空对空轰炸或者火箭弹迎头攻击的战斗机,而那些挂载了沉重的炸弹或火箭弹的德国战斗机在丢掉炸弹或者火箭弹之前,绝对不会是P-51的对手。但一旦丢了那些东西,就是没有P-51,他们也打不过轰炸机编队。
德国人也迅速的做出了应变。他们一方面给负责火箭弹攻击的战斗机加厚装甲(机动性神马的就不用管了)一面安排其他正常的战斗机给这些突击机护航(第二次战斗机给战斗机护航出现了。)
但这一招没有完全扭转局面。因为作战环境更适合P-51。
德军由于缺乏废气增压技术的积累,他们的战斗机在高空都有心脏病——发动机高空性能下降严重。而该死的美国轰炸机全在高空,在这里,德国飞机在7000米左右的高度,喘着粗气,忍受着高原病,面对着装有默林发动机轻松自如的P-51时,性能上完全处于下风。加上回血速度远远不及美妖,德国空军开始面临失血而死的前景了。
这不是最后的致命的一刀!
传奇刀客上场了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德国空军苟延残喘的时候,一位传奇英雄开始领导美国战斗机部队,在他的手里,P-51女王的威力被发挥到了最大。仅仅一个星期,他就让德国空军基本从天空中消失掉了。他就是第一个轰炸东京的杜利特将军!
在1942年,杜利特将军就曾亲率一群B-25中型轰炸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了日本东京。并因此名噪一时。
这一次,他又发明了P-51提前清场战术。
所谓P-51提前清场战术就是不再吧战斗机束缚在轰炸机身边,而是利用P-51变态的航程优势,让P-51比轰炸机提前一段时间飞到德国上空。
如果德国战斗机选择在这个时候大集群的起飞应战,他们就会陷入到和P-51的缠斗中,等美国人的轰炸机到来的时候,他们就正好应该因为耗尽了燃油而在机场跑道上降落,然后美国人的炸弹铺天盖地的落下来……
如果德国人的战斗机不提前起飞,而是等到轰炸机群快到时再起飞,对不起,他们就必须顶着从高空俯冲下来的P-51的雨点一样的.50子弹爬升,面对着大群有着明显的能量优势的敌机的攻击,不能采取大的闪避动作(要不然就没时间爬高相应高度来拦截轰炸机),被敌机咬住了不能乱跑(被赶跑了就没法执行任务了),好不容易咬住了敌机,敌机跑了也不能追(一追就中了调虎离山之计,就不能拦截轰炸机了),这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这样的战斗持续了一个星期,仅仅一个星期!无数的王牌乃至超级王牌就在这样憋屈的战斗中去见腓特烈去了,一个星期之后,德国空军就再也组织不起任何有规模的拦截活动了,德国的天空就此彻底地向盟军敞开了!
于是我们的元首终于愤怒了~
如果论单挑,P-51并不是最好的战斗机,至少,在P-51中产量最多的P-51D绝对不是,在高空,无论是共和公司的胖胖的P-47还是英国人的喷火都要更强。不过,这两种飞机也都有一样的问题:腿短。都只能勉强飞过英吉利海峡,当然就更无力执行提前清场这样的战斗计划。航程,这个在单挑中不算太重要的指标,在真实的战争中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这一点在游戏中是感受不到的。
“重大一周”的空战还不是女王表演的结束,在德国人被打得高挂起免战牌的时候,杜利特大手一挥,大批的P-51就开始主动上门挑逗德国飞机了。
为了进一步减重,也为了更方便的挑逗德国人,女王穿得超级清凉,除了机徽之类,所有的油漆全部被除去了,露出了光洁细腻的肌肤。
参考了德国人在东线的做法,美军派出大批的P-51小编队在德国控制区(主要是德国机场附近)展开游猎,这使得德国人的飞机在任何地方都得不到安全,而且严重的干扰了对新飞行员的培养。很多第一次上飞机的新手,刚起飞就被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P-51给推倒了。
就这样,德国空军在他们的机场上空,流完了最后一滴油。到诺曼底登陆时,曾经强大的德国空军只能派出两架FW190偷偷溜过去显示一下存在,甚至没敢丢下一枚炸弹,打出一发子弹。
随着盟军的登陆,和德国空军事实上被消灭,盟军的空中力量开始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直接的对地支援上。事实上,盟军对这个变化的准备并不充分,盟军手中并没有太好的专用的对地攻击机,只能用战斗机客串了,好在美国手里有天然适合干这个的,那就是我——超胖、超重、超强壮、超萌的大奶瓶——P-47
牛牛家的台风也是洗地的好手,德军名将隆不在就曾在台风的攻击下受过伤。
东线篇
东线的空战和西线完全不同,基本上就是围绕洗地展开的。大部分时间里,空战都围绕着苏联人的IL-2攻击机展开。
伊尔-2(俄语:Ил-2,英文:II-2)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种苏联对地攻击机,生产量很大,连同它的后续机型伊尔-10一起,一共生产了42330架,该型机是航空史上单产量最大的军用飞机
IL-2最大的特点就是皮厚,号称飞行坦克。重要部位基本上对20MM炮免疫,唯一的弱点是在机腹位置的散热器。(使用水冷发动机的飞机共同的弱点)为了掩护这个弱点,IL-2通常飞得很低,一般不到100米,一旦遇到敌机拦截,还会下降到更低的高度。因此,要攻击这个弱点难度很大。(要冒着亲吻大地的危险)事实上,有不少德国战斗机就是在试图超低空攻击IL-2的散热器的时候由于某些原因(不小心,技术不好,或者躲避IL-2的尾机枪的时候没注意)自己一头撞到地上完蛋的。
IL-2的主要攻击武器是机炮+火箭弹+集束炸弹
攻击方式是浅俯冲扫射。这种攻击方式使得IL-2和斯图卡不同,他不用在攻击前或攻击后爬升到较高的高度。这使得要命中他的弱点非常困难。当然这也让他投炸弹时的精度远不如斯图卡。IL-2更适合打击敌人暴露的人员、车辆、坦克神马的,对固定的坚固工事的打击能力不如斯图卡。
双方的战术应对
1、 武器上的准备
德军需要一种火力更猛的战斗机来攻击厚皮的IL-2,这个任务就落在了FW190系列身上。相比BF109,FW190火力猛,皮厚,俯冲好,被自卫机枪咬一两口不一定有事。德军在攻击时常常会利用BF109缠住护航的苏军战斗机,然后让FW190冲下去开片。而苏军战斗机的俯冲性能普遍不好,有时候很难阻止FW190的突击。
苏军后来从美国引进了P-39飞蛇
在美国人眼里,飞蛇就是个坑爹货,高空性能烂的一B,飞行特性很是怪异,新手开着这东西,很容易自己就失速了,加上奇葩的侧开门,跳伞都不方便。在太平洋,这货被零战打得像SB,所以美国人就把它丢给毛子了。但对毛子来说,这东西绝对是好东西:高空不好?IL-2都在低空,哪个汉斯会文明用语没事往高空乱窜?不怕遇到了神机米格3吗?不好控制?放心,俺们都让优秀飞行员飞。为毛这么喜欢这货?就为了那门37毫米的机炮,(让你丫的FW190皮厚,脸皮再厚,37mm也能一砖撂倒!)不管是打FW190还是转职强击机打打坦克都不错。
P-39飞蛇,注意机鼻上的那门37mm的大炮。
2、 战术纪律方面的要求
苏联空军很清楚的意识到,其存在的价值就是打击德军的地面目标,一切的一切都必须为此服务,为此目的,苏联空军规定,在地面部队需要的时候,攻击机部队即使没有掩护,也必须出击;护航战斗机部队必须不惜一切保护攻击机,不得擅自脱离战斗,不得在追赶敌机时过于远离攻击机群。
对空军自身而言,这真是坑爹的条例,对攻击机,这意味着,只要陆军需要,上刀山下火海你都得去;对战斗机而言,意味着被死死地捆在攻击机身边,必须经常性的在不利的条件下作战,败了不能逃,胜了还不能随便追!
我们再对照着看看汉斯的空军。他们的战场条例确是另一个样子。其原则基本上以空军自身的利益为主,而在空军中又以战斗机的需要为核心。所以德国人就有了这样的条款:战斗机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投入战斗。战斗机有权在局面不利时避免战斗或撤出战斗。至于地面部队和己方轰炸机,恩,局面不利的时候自求多福吧。这种作法使得空战总在对己方有利的条件下进行,空战中的交换比当然也对德国战斗机有利(这个交换比其实并不表明德国飞行员素质就比苏军强太多,也不能证明和德空军交战交换比更好看的美英飞行员强于苏军),也有利于产生王牌。至于陆军,关空军的王牌们屁事。
苏联空军和德国空军有一点其实很像的。那就是他们都是所谓的战术空军,手上的飞机都是短腿货。卫国战争暴发前,苏联将飞机部署得相当靠前,结果在德国人得突袭中,大半被炸毁在地面上。这直接导致了制空权的丧失。不过有一点是需要说明的,那就是由于大部分飞机是在地面上损失的,所以苏联飞行员的损失在德国人的第一击中相当反而不算特别大。但此后由于机场和指挥的混乱,使得能同时起飞反击的飞机不但数量少,而且几乎毫无组织,面对数量,质量和指挥组织都有优势的德国空军,完全成了送菜添油。这一段时间的战斗,苏联空军才真正损失惨重,大批优秀飞行员就在这样的战斗中被浪费掉了。这才是真正的致命的打击。
由于德国地面部队的迅速推进,整个苏军,包括空军都陷入到巨大的混乱和危险中。而在此时,阻止,至少是迟滞德国地面部队的推进成了空军必须不惜一切来达成的目标。对地攻击必须加强,一切为了对地攻击!混乱中的苏联空军根本组织不起编成合理,配合严密的机群,只能有什么飞机就让什么飞机挂着炸弹出去。什么?只有攻击机没有护航战斗机?那就不要护航战斗机了,所有飞机挂弹起飞,执行任务!什么没有攻击机?你有什么?有战斗机?那就给战斗机挂炸弹!什么?只有双翼的木头教练机,带不了炸弹?那就带上一箱手榴弹出击!这样的攻击几乎就是自杀,一旦遭遇德国战斗机,他们,包括那些挂着炸弹,低空低速飞行的战斗机就都不过是靶子而已。他们中的很多在到达目标前就被击落,很多在突击过程中被地面高射火力击落,(尤其是那些防御脆弱的战斗机和教练机)还有很多在返航时被击落。很多德国飞行员迅速的刷出了惊人的数据,也在这一时期,德国人第一次见识到了苏联空军式的烈火撞击(苏联飞机在被击中起火后,飞行员并不跳伞,而是架驶着熊熊燃烧的战机撞向德军的地面目标)。这是一支真正的勇士的空军!
所有飞机都有对地攻击的责任,这个传统在苏联空军一直延续。歼击机乃至教练机对地攻击成了苏联空军的常事,即使是像波克雷什金这样的国宝级的王牌也必须经常性的执行对地任务。对地攻击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这不仅是因为地面火力的威胁,更因为在对地攻击时飞机必然处于低空低速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遭遇敌方战斗机,就会极为被动和危险。所以,德国的战斗机飞行员是不干这种活的。如果他们被派去对地攻击,那一定是因为他们此前犯下了什么错误,而受到了处罚。被派去攻击地面目标就是惩罚!
直到莫斯科战役,苏联空军才得以重新组织起来。他们开始了有组织的抵抗,而且一些条件也开始变得对苏联空军有利。1,莫斯科有条件很好的机场,而德国人只能依靠条件简陋的野战机场。2,苏联空军也能得到地面防空火力的支持。
为了保证莫斯科上空的安全,苏联人大量的使用系留气球。这些气球带着绳索,悬浮在从地面到五六千米的高空,德国人如果要空袭莫斯科,从低空进入进入,他们就必须冒着撞上这些气球的危险。而且,他们也无法进行俯冲轰炸。这样,他们的攻击精度就无法保证。这个手段不是苏联人发明的,早在不列颠之战中,英国人就用过这样的手段,但就气球的数量和密度而言都不能和莫斯科相比。为此,如果德国空军要发动空袭,就要靠高空水平轰炸,而高空一向不是德国人的强项。更何况在高空,他们还将面对可怕的对手,苏联空军拥有当时高空第一神机米格3。在当时,德国人的战斗机要明显优于苏联飞机,除了在高空,因为在那里有米格3这种在高空是一条龙,到低空像条虫的神机。守卫者非常坚定,他们受命,无论如何不能让法西斯飞机闯入莫斯科,哪怕通过撞击的方式。
所谓撞击绝不是说说而已,事实上,苏联空军经常会使用这一非常手段。苏联空军中甚至出了好几位撞击王牌,有一位王牌,总击落数十几架,一开始的四架中居然有三架是撞下来的。
莫斯科一战中,德国空军表现不够理想,至少是和此前相比很不理想,但这非战之罪,主要还是因为基础设施和后勤补给方面的问题。野战机场的出动率和永备机场差别太大。以至于在飞机数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升空的飞机数却天差地别。加上毛子又不要命,所以轰炸克林姆林宫,轰炸红场神马的当然就泡了汤,不过德国空军也没吃什么亏(地面部队表示:吃亏的一直是我们)。东线总体上说,制空权还是在德国人手里。
在苏德战场上,德国空军的第二次严重挫败发生在斯大林格勒。不过这次战败的肇因主要是地面的失败。在战役的前期,德国空军的表现其实还是很不错的,牢牢的控制住了斯大林格勒上空的制空权。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51602mpzryk8prtk70up7.jpg
但是,德空军此后的表现就不算太好了。事实上,德空军在取得制空权后,在利用制空权来牟取利益方面表现一直不算太好。拥有制空权的德国空军没能摧毁一些关键性的目标,比如伏尔加河上的渡口,河对岸的远程炮兵阵地。而这些目标正是苏军得以守住斯大林格勒的关键。说德国空军没有对这些目标进行打击是不公正的,但,德国空军对这样的目标的打击力度很不理想,不要说切断苏军的水上运输线,甚至连有效干扰都算不上。好几次当斯大林格勒危在旦夕的时候,苏联的内河船队都能冒着炮火将大批部队成建制的通过伏尔加河运往斯大林格勒。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70133gds1etbfr18dxxfz.jpg
想想看,如果这时候把德国空军换成美国陆军航空队,哪条船有机会靠岸?换成苏联空军,苏联空军也许会损失惨重,但内河船队什么的要想把部队成建制的送上去,怕也不容易。总的来说,德国空军对地攻击部队虽然有超级王牌,但整体规模占空军的比例不够高,(苏联产量最高的是IL-2攻击机,总产量达36163,轰炸机+攻击机的数量与战斗机数量的比值大约在0.84左右,美国更变态,生产得最多的战机居然是四发重型轰炸机B-24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52848sinekn0kueisunzu.jpg
而且轰炸机+攻击机的数量与战斗机的数量比值0.83左右,考虑到美国四发轰炸机数量很多,这个比值极其可怕,英国人的比例更高,高达1.04,而德国,这个比值只有0.56左右。)
这一时期,苏联空军的反击大多是骚扰性质的,比如波2的夜袭之类。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53144wsxlloz7mpavdqyj.jpg
(波2是一种双翼木质教练机,速度可以低至数十公里,声音很小,雷达特征也很小(隐形灰机哟),苏联飞行员们在夜间驾驶这种飞机,飞到德军阵地上空,使用特制的小炸弹(或者干脆就是迫击炮弹)进行轰炸,主要作用是骚扰)。
波2教练机
1942年,苏军组建第588夜间轰炸机团,所有人员均为女性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53524np2t3ibwfitipyzs.jpg
装备波-2及其改进型夜间轰炸机,利用夜间出击,攻击敌军的宿营地、飞机场、供应仓库等目标,破坏效果谈不上巨大,但常常使敌人处于戒备状态,长期不能休息而对敌军产生了强大的心理战效果。
波-2飞得很慢很低,但是极不容易被击落。德军的战斗机Bf-109、Fw-190最低速度远大于该机,即使发现波-2,只要波-2向旁边来一个转弯机动,敌人的夜间战斗机必然冲到波-2前面,不得不再绕一个大圈再来寻找。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绝大部分以战斗机的失败而告终。况且,波-2飞得离地面很近,几乎是掠地飞行,敌军战斗机不可能飞得这样低。德军司令部曾经许愿,只要飞行员击落一架波-2即可获得铁十字勋章。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54013pno5fiua40yyff5f.jpg
波-2还有一种奇袭敌人的战斗方式,在距离目标还很远的时候关闭发动机,靠波-2良好的滑翔性能飞临目标上空,当德军听到风吹波-2翼间张线的啸声时,飞机已经就在他的头顶上了。攻击完毕后,波-2再发动发动机飞离目标。
德军当时不成熟的地面雷达或机载雷达,对波-2也无可奈何。一是该机飞得太低,信号被地面杂波湮没;二是波-2绝大部分材料是木材,对雷达波反射很小。
第588夜间轰炸机团的作战行动十分成功,3年内一共飞行24000架次。有23人次获得“苏联英雄”,12人获得“红旗勋章”。德军将这些勇敢的女性称为"Nachthexen" (即北欧神话中的夜晚骑木头扫把杆飞行的巫婆)。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54319ezbxx5ta9vj9vj99.jpg
稍微偏题一下,在二战中,女军人各国都有,但真正像男人一样上战场,普遍战斗在第一线的,和男人一起战斗,一起呼喊着乌拉冲锋,一起牺牲的,除了毛子,真没有第二个。不知道在女权主义者看来,这算不算男女平等呢?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54408duhjczxmjdoqf88h.jpg
后来,德军陆地战线崩溃了,第六集团军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由于战略需要,他不能突围,(要不然高加索那边就崩了)而30万人的补给,就全指望空军了。空军元帅戈林向元首吹牛说空军完全有能力保证第六集团军的补给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54857c5mazmn4h440fm11.jpg
但事实上,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随着苏军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机场落入苏军手中,这导致德国运输机到达斯大林格勒要飞行的路程原来越远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60533nk9a7ka7eabfvbek.jpg
消耗的燃油越来越多,能运进去的物资越来越少,而且每次任务,在苏控区的飞行时间也来越长,途中受到苏联战斗机拦截的机会也越来越大。这一次,苏德战斗机的处境完全反过来了。加上苏联又得到了新玩具——拉5战斗机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61454euu89cav464vuofu.jpg
(苏联第一次获得和德国水平相当的战斗机),结果,德国空军的损失就开始直线上升了。再后来,随着苏军继续推进,德国战斗机的航程开始不足以为运输机护航了。这时候运输机的损失就更厉害了。好在这个时候,高加索那边已经撤出来了,第6集团军的剩余价值也消耗得差不多了。空运也就逐渐减少到意思意思的地步了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62959ilc48rurllmmlbco.jpg
至于陆军有几十万人挨饿的事情嘛:“你挨饿也不能叫我去送死呀!”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库班大空战。为了把登陆地苏军赶下海,德国空军豁出去了,狠狠地玩了一次命。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65635u1wiboxcs99xwbji.jpg
德军由于在库班的地面部队不多,所以就把希望寄托在航空兵的身上。德军把第4航空队主力约1000架飞机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63915adc3xd32sn12z82n.jpg
(其中轰炸机510架,歼击机250架)都调到克里木和塔曼半岛来。希望能靠着航空兵的优势来压倒苏军。而这个战略意图也就意味着德国空军必须把重心放在对地攻击方面。相反,对于苏军而言,由于地面的优势,制止德国空军的空袭,攻击敌方轰炸机的任务倒是一下子变得重要起来了。从这个角度看,苏德空军之间好像换了个位置。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64207f0lezb071t30m20e.jpg
这里我引用一下苏联英雄——A.И.波克雷什金的回忆录来向大家描绘当时空战的情况。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64515gg8vkjzdyxrvvg8r.jpg
“在地面这个背景上显现出一批飞机来,直到近处,我才辨认出这是敌容克式轰炸机机群。这种飞机也是绿色的,只是稍浅些罢了。德国轰炸机已经开始投弹。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51635almnlvn9edljt2ao.jpg
我带领四机编队,朝着正在向战斗航向转弯的敌九机编队扑去。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64752jq855864mki7qstm.jpg
从每一架敌机的空中射击员座舱里射过来的子弹,拖着一道道火光,冲着我迎头打来。我从敌机的后下方进入开火(注意进入方式,这个角度是轰炸机的弱点)。一架敌机冒烟了。
“背后有敌机!”我的僚机飞行员费奥多罗夫紧张地喊道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63122uk1nnxxoegwx19zw.jpg
我急忙望去,只见4架敌梅塞施米特式歼击机已经飞临我们的后上方。(德国战斗机同时拥有了角度优势和能量优势)但是我不愿意放弃这架即将爆炸的‘容克式’。这时,只见尾部拖着火光的炮弹从我身边掠过。我急忙退出攻击,随即朝着正在与费奥多罗夫纠缠的4架敌歼击机扑去。
于是,几架飞机就象游艺场上的木马似的兜起圈子来。我们击退了敌歼击机以后,立即设法向敌轰炸机逼近。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65040g1g14z15auygmn0w.jpg
可是,我们这个机群太小了,兵力不足,办不到。我们只有招架之力而无进攻之力。因此多数敌机都把炸弹投到目标地区。就这样,我们没有保护好我方的地面部队。
我们返场落地以后,跟随我出动的飞行员下了飞机就都朝我走过来,使我高兴的是,他们全都活着回来了,而且都没有负伤。我此时的喜悦心情,实在不亚于打了一次胜仗。但是,没有完成任务,我总是深感内疚的。”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64816zx6oejoz6n6zo8a8.jpg
在以少对多的战斗中,波克雷什金击伤了敌机,编队无损失。说实话,做得已经不错了。在面对敌人的4架BF109+9架轰炸机的情况下,而且敌方战斗机还有位置和能量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波克雷什金如果是个德国飞行员,那么,按照德国空军的条例,他这个时候完全可以问心无愧的撤退了,根本不必为没能阻止敌人轰炸地面部队而内疚。
一开始,苏联空军对这种角色的转变是很不习惯了,战术上错误也不少。以下同样引自波克雷什金的回忆录:
“我把压在心头的一切,全都抖搂出来了。也说到了我对带队长机飞行员瑙缅科不幸牺牲这件痛心事的看法。随后,又说到战术问题和最有利的射击距离问题上来。事实上,在敌轰炸机大机群到来之前,德军派到前沿上空来为轰炸机机群扫清道路的每一个歼击机机群,都拥有20来架飞机。护送轰炸机大机群的大批敌歼击机随后也都赶到战场上来。我们采取的是什么样的对策呢?出动四机编队!随后再派上一个四机编队——所谓“加强兵力”!这样的力量对比与其说是未免太可笑,真莫如说是未免太可悲更恰当些。既然我们知道敌人在这一带前线投入了那么多架飞机,那我们就不应该允许他们在任何一次出动中得以炫耀他们的数量优势。一次也不能允许!如果我们认为应当这样做,那我们就必须派出大机群投入战斗。”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71649ksak3r3bg63g3vev.jpg
由此就可以看出当时苏联空军战术上的不适应。苏联的小机群战术是应对敌方拥有明显空中优势的时候的情况的,小机群便于渗透和袭击。但在大规模的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却明显不利。
后来,在波克雷什金的建议下,苏联空军做出了调整:
1、 攻击机机群数量扩大,这样攻击机机群的自卫能力加强了,这也使得更多的战斗机得到了解放。
2、 战斗机以8架构成一个集群,以每两架一组背向太阳梯次配置。这种编队结构后来被称为库班架子。
3、 苏军战斗机不再固定在地面部队的头顶,而是继续前出,在德国人控制区上空去攻击德国轰炸机,迫使德军轰炸机提前丢掉炸弹。
4、 苏联战斗机部队开始广泛进行游猎。(以前基本上只有德国人这样做)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71706r5t7z4ao14ta5t9z.jpg
库班以后的空战就基本上是苏联优势了,加上美国陆军航空队的强势插入,德国空军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局。这两个战场的区别如此明显,使得德国在苏联战场上成长起来的一批飞行员所得到的经验对西线的空战往往意义有限。如果说东线的空战是运动战甚至是游击战,西线则完完全全是正面对垒的阵地消耗战。还有一个要命的因素是,在西线和东线,对战斗机的性能的要求是很不一致的。东线要求低空性能,而西线要求高空性能,德国必须高低兼顾,真心苦逼。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71749zljuwqllalhul463.jpg
太平洋部分!
再来说说太平洋吧,要理解太平洋地区的空战,首先就要明白交战双方工业实力的差距带来的对飞机性能的取舍的不同。
先说日本,本子的工业能力和技术积累都是没法和美帝这样的变态相抗衡的。所以为了能和美国对抗,本子不得不强调“非对称优势”。本子,不管是海陆军,对盘旋性能的看重都到了变态的地步,并往往愿意为此付出很高的代价。
比如零战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73013y4qtt1qtg4nq4xi4.jpg
零战从块头上来说,不算太小,(翼展12米,全长9米)(当然,不能和美帝的那些傻大笨粗相比),至少比雅克3大了一圈,(翼展9.20机长8.50米),但要看看空重,能把你吓死:零战52(这个算重的了)空重1876kg,外形小一圈的雅克3空机重2150KG。美帝的F4F空重2612公斤,(这已经很轻了),F4U空重:4175kg,F6F的空重没查到,但正常起飞重都达到5.8吨了。为什么零战就可以这样轻?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73144v2kj5kbi22tib9ik.jpg
除了新材料的运用,其他的就是牺牲一切降低重量了,什么受力部件上面打孔,什么一点冗余度都不给啦,(结果就是改进余地小的可怜)什么防御统统不要了,直接裸奔。这样极端的设计,造就了极端的飞机,带来了当时无与伦比的优点:超强的低速盘旋能力,当时顶级的爬升,大得惊人的航程。当然,也埋下了很难改进,机体结构脆弱(一俯冲,就散架),防御悲剧,动力不足(装不下大马力发动机),最高速度提不上去等一系列问题。
如果说以零战为代表的战斗机走拼命瘦身的路还可以理解,日本的攻击机\轰炸机也走上这条路就真心让人无语了。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73229gy2gr1qyr883ytq1.jpg
相比美帝的那些家伙,日本的攻击机\轰炸机具有航程远,灵活性高的特点,单论水平转弯,在没有炸弹的情况下,99舰爆甚至和F4F都有的一比。但是,一款俯冲轰炸机,要这么灵活干啥?难道打算和人家战斗机狗斗?为了减重,99舰爆能挂的炸弹比美国货少了几乎2分之一。为什么会走上这样一条路呢?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73750kwauw8xw3twhuqot.jpg
我想,这和本子极度依赖尖子飞行员有关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73614om0gmo8xmboheb7m.jpg
本子由于石油的匮乏,根本无力维持一个像美帝那样的庞大飞行员训练系统,只能靠集中石油培养出一批尖子,然后妄想靠质量战胜数量。既然是尖子驾驶,敌人击中他的难度就很高,所以防御烂点就烂点,既然是尖子,攻击命中要害的几率当然也高,所以,载弹量神马的也可以商量。
而美帝则是走的另一条路。
美帝工业基础扎实,然而重视不足,所以在开战初期,美帝的战机大多老旧,就性能而言,除俯冲之外都不是零战的对手。而且战术思想老旧,作战经验不足,结果给人虐了菜。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74436whhulvufs86evs1l.jpg
但相对笨拙但也更皮实的美国飞机并不是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比如通过萨奇剪之类的战术,就可以有效对抗日本战斗机。另外,大机群的群殴中,由于集群密度大,所以混战中双方射击的机会都会增加,这时,皮更厚,火力更猛的一方相对灵活性更高的一方会更有优势。打个比方说吧,一架FW190A3之类的,要是遇到一架能量相当的拉7,感觉会灰常麻爪子,基本上就是打不过,跑不掉。但要是十六架FW190A3遇到16架能量相当的拉7,那就一点都不怵对方了,凭啥?就凭皮厚火力猛。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74525jzq7l7h8l6wq867l.jpg
随着P-38和装备双黄蜂发动机的新飞机(F6F、F4U、P-47)的投入,飞行性能的优势开始倒向美国,这时候日本的一系列错误又加速了天平的倾斜。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75350jb8mu1zdw9n3usb3.jpg
第一个错误是瓜岛。很多人会认为中途岛一战损失了四条航母是日本遭遇到的最沉重的一击。但事实上,与舰同沉的精锐飞行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真正给了日本航空力量决定一击的是瓜岛。日本在这一战中过分的高估了自己的力量,导致了精锐飞行员的大量损失。这才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75442uzy9l019zpwzljqa.jpg
瓜岛距离日军的基地相当远,基本在极限航程上。日本飞机要到瓜岛作战,需要先连续飞行四个小时以上,这无疑会造成相当的疲劳。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问题。由于目标处于航程的极限上,这导致出击的时间、高度和路线基本上都相当的固定。而美国人在日本机群一路上所必须路过的一些小岛上设立了秘密观察哨,他们能为瓜岛的美国空中力量提供相当详尽的空情报告,包括日本机群的组成,高度,航向,以及编队情况。由于能得到充分的预警,美国战机总能够提前起飞,并抢占更有利的高度,利用高度带来的能量优势来抵消日本飞机飞行性能和飞行员训练水平的优势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74538si2r6bf665ty5fg5.jpg
同时,由于航程极限的限制,日军很难追击处于不利状态的美军飞机(追远了就飞不回去了),甚至在空战中消耗过大都可能导致飞不回去。又因为白天瓜岛海域的制海权在美军手中,日本飞行员在这一海域一旦跳伞,就很难生还。而美国飞行员则能得到更好的救助。那些在空战中消耗了过多燃油或者飞机受损的日本飞行员,如果不能飞回自己机场,就会发现,他们即使能飞回自己控制的海面上空,跳伞仍然和自杀无异。因为这时候基本上天已经已经黑了。搜索会极其困难。说真话,日本对瓜岛的执着真是难以理解。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75804l0ds6hwlhw77wdhs.jpg
很多人都觉得日本飞行员一直有个毛病,就是太喜欢和敌人战斗机战斗,往往放跑了轰炸机。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迫不得已。因为日本战斗机普遍俯冲差,极速慢,使得他们很难甩掉拦截的敌机。孱弱的防御也使得他们不敢不管6点钟位置上的敌机而直接扑向轰炸机。另一方面,当日本战斗机拦截美国飞机的时候,美国飞机就敢于无视6点钟方向的日本战斗机而优先攻击轰炸机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80016p520ozy59fey9df2.jpg
这不是因为美国人勇敢,而是因为日本飞机普遍速度慢而且火力贫弱。这个缺陷一直要到疾风才得以弥补。不过疾风不到三分之一的保养完好率实在是太悲催了。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80058fwyqsttyl7swwsis.jpg
乱了点,再来说说日本坑爹的飞行员培养模式。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81106qzhev586c3tch0t1.jpg
战争初期,日本靠着一群精英飞行员,几乎是横扫了太平洋,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消耗后,补充上来的就几乎全是垃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开战前,日本是石油短缺的国家,大规模培训飞行员很耗费燃油的,日本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燃油来支撑大规模的飞行员训练。所以它就把燃油集中起来,给一小部分天资出色的人用,把他们培养成尖子,试图走质量来压倒数量的道路。开战后,日本占据了东南亚,有了石油,但战争当中,消耗也大,结果还是燃料紧张。而且这时候另一个条件的缺陷也限制了新飞行员的培养,那就是教官人数的不足
战前,尖子培养模式不需要太多教官,战争持续下来后,原有的教官人数就明显不足了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81555lasdxxwyluw5xxxt.jpg
美国由于飞行员基数大,可以不断地把优秀飞行员调回国内去当教官,日本却不能这样做,因为前线飞行员的数量本来就不足,再把精英大量的调回去,前线立马就要崩盘。
下面讲讲对日战略轰炸部分吧!
美国对日战略轰炸最开始的基地定在中国,这其实不是一个好选择。原因如下:
1、运力限制。中国的对外联系,能依靠的不过是一条航线加一条小公路,运力有限,成本高昂。要把燃油、弹药运进中国来,真不容易。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82359roawwtt7txx1szt6.jpg
最先的作战计划,是以印度作为B-29的后方基地,使用中国西南部的前进机场,对日本展开轰炸。
由于中国沿海的港口已被日本占领,由中国至印度并无陆路可通。一切补给只能以极为昂贵,经过喜玛拉雅山的驼峰航线来进行运输。首批B-29在1944年4月抵达印度,并在4月24日飞越驼峰,抵达中国四川成都专为B-29而建的机场。
B-29的首次作战是1944年6月5日,98架参战的B-29中的77架成功从印度飞抵曼谷,轰炸当地的火车调度场。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82633blqqqlef9lqne7ll.jpg
1944年6月15日,47架B29从成都起飞,轰炸位于日本的八幡钢铁厂。这是1942年4月杜立特空袭东京以来,美军首次再对日本本土进行空袭。不过由于运输补给困难,加上由中国起飞的B-29必须减少载弹量以运载燃料。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82758k0otve9x90x65yi0.jpg
2、以中国为基地,起飞之后,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在日本控制的土地上空飞行,日本人事先能得到充分的预警,并有机会进行多批次的拦截。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83007i6ezybfbbb3m2mbf.jpg
3、在中国建设机场成本太高。以成都新津机场为例
1943年初,四川省政府奉KMT最高当局密令征集了新津、成都、华阳、温江、广汉、郫县、彭山等22县22万民工第二次扩建新津机场,所需经费大部分由美国援华款拨给,扩建一条主跑道、两条副跑道、3个大油库、两处电台、6个弹药库、一个容纳35架B-29的大机库、10余处隐型机库、一个机械厂、两个发电厂、6处招待所,至此新津机场面积近10000亩。 根据要求,扩建的新津机场有9035亩,正跑道长2600米、宽60米、钢筋水泥浇铸的地基厚1米。新津、邛崃、彭山、广汉四座机场,只用了10个月就修建完毕,其中新津机场成为当时亚洲第一大轰炸机机场。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83640q0swkk4s5zlwx6el.jpg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83641ukmh1ado2ymuaoor.jpg
事后,KMT政府向美国人提出了一张高达3亿美元的账单(在当时这笔钱足够造7.89条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83726jrna6aaz4raatawn.jpg,把美国佬都吓了一跳。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当时的法币和美元的官方汇率和实际价值相差极大。由于法币贬值极快,事实上黑市上法币和美元的交换比只有官方汇率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但KMT仍然坚持按官方汇率计算,并以此为根据向美国提出账单。(把美国当凯子呀)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84504hnsoe1vuvq9vqd6i.jpg
所以,后来随着美国在太平洋上取得新的支撑点(塞班岛、硫磺岛、冲绳),B29机群也被迅速调到这些地方。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90410kb4z5a357o3kk898.jpg
日本飞机的高空性能都不太好,加上后来P-51的加入,日本人的拦截一直不算太给力。不过日本人还是很努力的。也搞出了一些奇葩的东西。比如155口径高射炮什么的。但真正给美国人带来麻烦的是日本的家庭作坊式的,集中度很低的零部件生产方式。这些东西很难在传统的空袭中精确地摧毁。导致打击的效果不佳。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90815an4au9ujgz899m8a.jpg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梅将军决定大规模使用燃烧弹空袭。日本的房屋大多是木结构,相当易燃。大规模的燃烧弹袭击可以成片的摧毁城市中的小作坊式的工厂和为之工作的工人。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91025jyhlbrhvorvvequb.jpg
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Curtis LeMay)少将被任命为第21轰炸机部队司令,2月19日,第20航空军的指挥部发出了将“试验性”燃烧弹空袭提到了优先位置的新命令。美军在1945年2月23日至24日首次对东京采取大规模燃烧弹攻势,当晚174架B-29轰炸机在东京抛下大量凝固汽油弹(Napalm),把东京约2.56平方千米的地方焚毁。这更坚定了李梅实施大规模夜间火攻的决心。
李梅重新评估局势,想出了一个重大的战术变化。他决定在下次的任务中,拆除轰炸机上所有的枪炮炮塔以及弹药 (只留下尾机枪手),以减轻 B-29 的重量,以携带更多的燃烧弹,并在五千到六千尺的低高度间展开夜间轰炸。引发大火来震撼日本国民,破坏散布在居民区的生产零部件和预制件的小作坊,达到彻底瘫痪日本军事工业的目的。为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空袭时各轰炸机单独轰炸而不进行编队。由前面的轰炸领导机首先投弹, 引入目标区。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91545xtq7aaawveabvtam.jpg
拆掉机枪,不编队。这简直是红果果的藐视日本人的拦截力量。但事实证明,李梅的策略很成功。
3月9日至10日,美军派出334架B-29轰炸机从马利亚纳群岛出发,再次使用凝固汽油弹对东京进行持续2小时的轰炸,每架飞机携带六至八吨燃烧弹,燃烧面积可达6500平方米。二十四时十五分,两架导航机到达东京上空,在预定目标区下町地区投下照明弹,接着投下燃烧弹,为后续飞机指示目标。随后大批轰炸机接着以单机间隔依次进入投掷燃烧弹,火势迅速蔓延开来。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90855hu5mme2g6g6onu5h.jpg
当晚东京出现火灾旋风(Firestorm,大火造成的灼热气浪与冷空气形成强劲对流风),334架B-29共投下了超过2千吨燃烧弹,产生的高温足以使区内所有可燃物(包括人体)烧着,造成近4万人死亡,近41平方千米的地方被焚毁,主要是皇居以东的地区,东京约有四分之一被夷为平地,其中18%是工业区,63%是商业区,其余是住宅区。计划中的22个工业目标全部摧毁,26万7千多幢建筑付之一炬,上百万人无家可归,83793人被烧死,10万被烧伤或呛伤。空袭中有9架B-29被击落,5架负重伤并在海面迫降,42架其余受伤飞机返回了基地。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91806xuvhuv5pubub9xuh.jpg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92006yhrq73karq36ky3u.jpg
大火之后日本政府花了二十五天的时间才将烧焦的尸体清除完毕。
火攻东京后不到30小时,317架B-29轰炸机又夜袭名古屋,使该市的飞机制造中心化成一团火焰。13日,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也遭到了300架B-29的轰炸,使用了1700吨燃烧弹,约20.7平方千米的市区在3小时内焚毁。16日,美军又轰炸神户,使其造船中心被摧毁。美军于四、五、六月又大举空袭日本各大中小城市。4月13日,皇宫与宫殿一部分被焚烧,明治神宫焚毁。7月4日时美军宣布当时日本已遭受10万吨炸弹的轰炸。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92459p458sg4g8xiri7ir.jpg
美军轰炸过程中许多东京市民逃离出城。李梅派美机投下警告传单,通知下一步轰炸的目标,使他们更加恐惧。仅东京就有上百万人逃亡农村,工厂工人的出勤率不到从前的一半。轰炸东京及其它城市使日本战时经济陷入瘫痪。
由于攻击频率太高,美国居然出现了弹药补给跟不上的奇怪局面。这在战争中也是少见的。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93145a01cwna2avsf05cj.jpg
话说,美国人在空袭日本的时候,也研究出了一些很有想象力的东西,比如说用于精确打击的高智能的蝙蝠炸弹。就是抓一大堆蝙蝠,每只蝙蝠身上绑一个小型定时燃烧弹。在夜间把它投放到日本城市上空,等天快亮了,蝙蝠们就会飞到日本人的屋檐下挂起来睡觉,然后燃烧弹就会烧起来。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93207k8l0ng04z2pin0ks.jpg
美国人认认真真的做了实验,建起了一个有数千间木屋虚拟目标,然后用几枚蝙蝠炸弹,就把它烧了个精光。受此鼓舞,美国人开始在各地的山洞里大量捕捉蝙蝠,据说一度准备好了300W只,然后,日本投降了。没用上。
关于蝙蝠炸弹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93231b70hszs22qpy27s1.jpg
这东西后来没用,还有一个原因是储运困难。我妈的蝙蝠是活的,要喂食。另外使用前要人一个一个的设置引信。地勤压力太大。不过个人感觉,这东西给当时的中国用倒是不错。穿越要开金手指的可以参考。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93246muuwqt2utbiuuuzc.jpg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做法就是攻势布雷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93317jxe8n8ia3pz3ptek.jpg
B-29小编队低空进入日本的濑户内海以及其他海域,投下大量的水雷。导致日本的航运基本崩溃。这种做法能够成功,完全是因为日本的防空已经完蛋了。
为了对付美国人,日本人还搞起了神风!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93753a1z6lygkirtil8lg.jpg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93837gtc74wxtwtkooso1.jpg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93845tcos6lc4l5clxhjc.jpg
不过日本飞行员的平均受训时间已经不过十小时左右了。这种疯狂虽然吓了美国人一跳,但就效果而言,基本上也没啥大不了的了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93931gktk88wssjj9h5l5.jpg
http://attachment.sinofsx.com/forum/201410/27/193941n12c9apq0t2rbarq.jpg
到这时,日本已经山穷水尽,这时的空战,已经不算战斗了。
完结~~~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谢谢http://imgstore01.cdn.sogou.com/app/a/100520032/e100
好详细的文章,学习了。 永远的0好像撞的是企业号 空中战术有很多 那要看怎么用 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 赞赞赞 感谢分享:lol 受教了:lol:lol:lo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