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在此,http://news.ifeng.com/a/20160708/49315490_0.shtml(来源:新华网)
我只是摘录部分内容:
首次独立完成运输机所有高风险试飞科目 运-20的研制走了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其试飞过程同样如此。在重重挑战面前,试飞员们立志“依靠自己的力量把飞机飞出来”,在很多高难风险科目上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 比如失速——“小飞机讲尾旋,大飞机讲失速”,在大飞机试飞过程中,它被视为难度最高、风险最大的科目。世界试飞史上,曾有试飞员由于飞失速压力过大,“一夜白头”。 对运-20的试飞员们来讲,这更是一个从未涉足过的科目。“说实话,我当时做好了‘请外援’的思想准备。”运-20试飞总师霍建武曾坦言。 但是,试飞小组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失速科目飞出来! 这并非盲目的自信——开飞前,他们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进行了充分的实验验证,操控技术、飞行经验都已积累到位。 第一个飞行日,试飞员4次进入失速,成功改出。在之后的试飞过程中,他们数百次进入失速,在空中不断逼近极限,一点一点摸清了各种条件下的状态数据,彻底攻克大飞机失速难关。 “失速”能力的具备,对于一支试飞队伍的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像颤振、大侧风、高温高原……这些在以前民用运输机试飞中不得不依靠“外援”的高风险科目,被试飞员们一项一项“啃”了下来,取得了大量“零”的突破。 。。。。。。 “首飞前,我们仅地面滑行就做了数十次。”张景亭说。 经过滑行,检查了飞机在动态情况下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对机组间的协同配合程序也进行了检验和完善。 “特别是首飞前,我们做了一个开创性的试飞动作:飘飞。”张景亭说,他们称之为“小首飞”。 在邓友明的记忆里,那是一个晴朗的天气。他带领机组不断加大油门,长长的跑道上,飞机滑行的速度越来越快。 机组继续加大油门,巨大的轮胎就此轻轻离地,飞机在1米左右高度平飘出数百米,又稳稳落地。 这是一个创造性的、革命性的动作,为接下来的首飞打下坚实基础,也给领导决策提供了坚实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