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厂商与媒体的联合炒作中,VR设备俨然成为了成为了游戏界下一场革命的导火索。VR设备,虚拟现实技术(英文名称:Virtual Reality,缩写为VR),又称灵境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于一体,其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尽管这项新技术的结晶让人目眩神迷。看到了《皇牌空战7》的宣传片,发现了画面左下角的一行小字“In Development For PLAYSTATION VR”。如果是飞行爱好者的话,这笔钱迟早会花掉的。
这与VR的魅力无关,空战游戏、或者说飞行模拟类游戏的魅力在幕后推波助澜。原则上讲,在飞行这事儿上找情怀,恐怕要往莱特兄弟的坟头上扒,不过考虑到点燃大多数玩家飞行梦的终究是各种各样的电子游戏游戏,我们决定还是在这里入切入我们的主题,本文就将带领诸君回到飞行模拟游戏的蒙昧时代,一起巡礼一番数字世界中的朗朗晴空。 1970至1980——首先要有爱,前电子时代的尴尬萌芽
从严格的技术定义上讲,70年代还没有当代意义上的“空战模拟”电子游戏,但在那个街机的黄金时代,各路厂商的创意仿佛哆啦A梦的口袋,总能找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方法来让我们大开眼界。粗糙的微电子技术根本压抑不住游戏开发者们的飞行梦,就算微电子技术不行,咱还可以“拉洋片”嘛。 世嘉在在1970年发售的一款名为《喷气式火箭(Jet Rocket)》的作品就是其中的代表。整部作品其实就是一台现代的“洋片机”,在“屏幕”后面是一块滚动着的绿色布景,布景上绘制着的内容就是俯瞰视角下的陆地(上面还装有许多的小灯泡),当游戏开始以后,布景会逐渐向前滚动,代表着飞机在向前飞行。供玩家操作部分的摇杆倒是做得相当逼真,虽然和真正的飞机驾驶舱相差甚远,但也比同时期的大多数街机看起来高端多了。
这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游戏,我们甚至都很难在中文里给它找到一个对应的名字。这类游戏的英文名字是electro-mechanical games,直接翻译过来的话大概是“电子机械游戏”。把它当做飞行模拟游戏的鼻祖在血统上有点儿瑕疵,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这类作品给玩家们带来的体验却与当代的飞行模拟游戏非常的类似。在5年以后,Taito(《泡泡龙》的主人)推出了一款名为《歼击机(Interceptor)》的作品,这东西本质上就是一个八向摇杆配上屏幕中央的一个瞄准镜。通过这种方式对飞机驾驶舱实现的模拟简单至极,不过简陋归简陋,这已经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飞行模拟游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