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登录
加入联盟
找回密码
航空人生
新一代连飞客户端下载
空管人生
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推荐
WEFLY
模拟飞行玩家聊天工具
门户
文章
商城
原创商城
官方淘宝
二手市场
学院
云课堂
考试
资料下载
论坛
模拟飞行
低空飞行
太空探索
航圈
联机
航空人生(连飞)
飞行人生(虚航)
空管人生(虚管)
空战人生(对战)
工具
联飞地图
航路查询
航图查询
气象报文
资源
插件库
素材库
云网盘
企业
飞行者联盟
»
论坛
›
【空战世界】
›
其它空战游戏
›
皇牌空战
›
如何评价《皇牌空战》系列的原创机体设定?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2747
|
回复:
5
如何评价《皇牌空战》系列的原创机体设定?
[复制链接]
雨泽
雨泽
当前离线
UID
4903
注册时间
2014-4-12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
1970-1-1
精华
阅读权限
30
听众
收听
雷达卡
发表于 2022-9-25 19: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如ADFX-01/02、ADF/A-01、ADF-11(F)、X-02A/S、CFA-44这些原创歼击/攻击机和XB-0、方舟鸟、P-1112、军械巨鸟这些原创巨型机体,它们和现实航空设计的贴合度有多高?应该如何分析评估其战力?
皇牌空战
,
如何
,
评价
,
空战
,
系列
相关帖子
•
【高清】《皇牌空战3》中文汉化版游戏全流程:【44 Reality Distortion】——姐姐线的开端
•
软件教程 - 如何把小摇杆设置为虚拟鼠标
•
【现代空战3D】国际服的延迟是真的很高啊啊啊啊
•
【现代空战3D金币弹单挑遇到大佬】-主客场被双杀!
•
现代空战Tirp纯享版(不喜勿喷)
•
现代空战3D单挑 大佬来了,快跑!
•
【游戏介绍】PS2《皇牌空战0》电脑版
•
现代空战3D——日常单挑,没有感慨的一晚。
•
《皇牌空战7:突击地平线》流程攻略第三关:Redmoon(红月)
•
原神,高燃皇牌空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2428796577
2428796577
当前离线
UID
5022
注册时间
2014-4-19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
1970-1-1
精华
阅读权限
60
听众
收听
雷达卡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22-9-25 19: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ForeverYoung 的回答里提到了CFA-44,这个型号在震电的设定集里也有所提及,但是的确是由于“敌方视角”的缘故,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笔带过,关于其的描述仅有一篇从渣突时间线的北约情报人员视角描写的文章。
皇牌空战吧上已有的震电设定书翻译只翻译了文章前半段,之前本人在下载震电设定书扫描件全文之后,因为对CFA-44很感兴趣,故花了很大力气用PCR将CFA-44的相关片段全部扫描识别后机翻润色成文,现整理如下,共约6,000字。如无特别注明,注释均为原注。
<hr/>
近年来,在第三国举办的以军事防务为导向的“航空旅行会”(原则上非公开)的会场上出现了进行飞行表演的不明机体,其外形为外界所熟悉。随着部分飞行中的高分辨率照片被公开,美国国防部从机体特征上确认这就是隐藏在迷雾中许久的CFA-44“吸血鬼”。
别问为什么上图分辨率那么差,这就是我能找到的最大的整图了……这图其实是用AC6宣传图(如图)改过来的,抹去了原本的Emmeria空军机徽
发现
西方诸国第一次接触到CFA-44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一切始于情报人员在分析军事侦察卫星图像时,注意到的地面上一个不明物体的影子。地点是在当时前苏联占领国罗马尼亚的黑海沿岸附近。虽然投下该影子的物体藏在云中,但仍然能够判断出异常的三角形阴影。当初也有意见认为从形状上看这是不是一种特殊的“风筝”之类飞行器所投下的,但是从地面的建筑构造及云的高度来推断,投下阴影的物体就无人飞行器来说尺寸太大,另外在三角形前端还有突出的类似机头的轮廓,显示其可能是一架飞机。由于当时西方所了解的前苏联飞行器中没有一种与其特征符合,因此这个信息仅仅是被归入了需要注意的分类中。
不久之后,从罗马尼亚及乌克兰的好几个军事基地中拍到了机体的图像。最初被拍摄到的是飞机本身的照片,尽管只能看到分辨率很差的模糊三角形剪影。其形状是后掠角很大的三角翼机体,在同时记录下的红外成像画面上显示后方有两个热源,显然是一架双发飞机。尽管北约成员国当时已经开始了有关的情报收集和解析,但仅凭对图像资料的分析还无法对其性能等作出评估。
有意见认为不能排除这是以往已经确认的某种战斗机的衍生型这种可能性,但没有任何情报可以证明前苏联的主要战斗机设计局目前正在进行与之类似的机体研制工作,更无法断定这就是前苏联的新战机。因此,关于这个不明机体到底是不是东方的,更具体一点说,到底是苏霍伊还是米高杨设计局的机体都一直没有定论。
众所周知前苏联在上世纪70年代后半叶开始了
下一代主力战斗机的研发※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主要成员国都掌握了前苏联正在进行与西方的F-16相当的小型高机动战斗机以及与F-15相当的远程重型战斗机的两个项目(高低搭配)的研制、试飞工作的情况。美国国防部给前者赋予“RAM-L”、给后者赋予“RAM-K”的识别名称,北约的报告则将前者命名“Fulcrum”(支点)、后者称为“Flanker”(侧卫),当时只能确定新型机与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机体。
※苏联下一代主力战斗机研发
当时苏联为了维持和压制华约阵营,将先进技术验证机故意送到那些暗示可能将倒向西方的东欧各国,从而借助其技术人员进行实质性的监视和支配。另外,随着侦察卫星技术的发展,苏联境内已有的研发中心被西方情报部门集中了大部分视线,因此苏联也有意将新机的开发转移到东欧各国,在北约眼前来个灯下黑。
国防部的飞行器识别名是以目击空域的核心基地名的缩写作为前缀的,而新型机被捕捉到的空域是并没有先例的场所,为此还专门开创了一个新的识别名子类,暂称为“Uni-D”(Unidentified-Delta/不明三角翼)。另一方面,北约的ASCC(空军标准化协调委员会)则以通常的命名顺序给新型机起了识别代号,依据其形状以及被发现的纬度给予了
“Fandance”(扇舞)※
的代号。
※Fandance:持大扇子的裸体独舞
<hr/>
遭遇
在这之后,北约各国的注意力在一段时间内都投向了“支点”和“侧卫”。上世纪80年代的前半叶,“支点”被确认进入量产并装备,也就是米高扬设计局的米格-29前线战斗机,“侧卫”也就是苏-27重型战斗机在稍迟些的1985年左右也开始量产、装备。
从西方监视网中消失踪迹的“扇舞”之后虽然被盖棺定论为某种验证机,但对美国来说却不是就这样能简单放过的机体。因为当时的美国正在秘密配备实用型的“雷达无法探测的战斗机”。美国在开发隐身战斗机的时候把一些假情报和可能采用的真实设计概念一起泄漏出去。这样真实机体的样子就很好地被隐藏了,而一般大众所了解的“隐身战斗机”的外形,其实是那些采用了许多非常科幻的曲线设计被故意“泄露”之后,塑料模型厂商再以此开发制成的模型,这倒反而帮了这项隐蔽工程一个忙。
而在实际隐形战机研制及使用人员的眼中,这“Uni-D”,也就是“扇舞”的外形倒多少和他们研究的隐身战斗机有点相似,不能就当普通的三角翼飞机来处理。因此,在无法明确否定的情况下,为保证万无一失,“Uni-D”就被定位在不排除是隐形机的这样一种位置上。
已经着手开始研制高隐身性的下一代主力战斗机的美国,出于牵制东方的目的,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公开了被谜团层层包裹的隐身战机F-117A。而就像要回应这个举动般,“扇舞”再次现身了。正值上世纪90年代初。虽然不知道该机是否参加了实战,但在中东、非洲等地侦察卫星的画面上又捕捉到了“扇舞”的样子。这次拍下的机体比起10年前的画面分辨率有大幅提高,更得益于解像技术的进步,提供了许多新的信息。
到了90年代中期,“扇舞”甚至开始在纷争地区留下与西方战斗机交战的记录。与推测由前苏联提供的米格、苏霍伊等战斗机所完全不同,一个与之交战被击落后生还的飞行员在说了“我说了估计你们也不会信”这样的开场之后做出了以下的描述。“敌机上方装有武器。不是像那种英国的老式攻击机那样在机翼上面装红外导弹的那种。是更大的家伙,就像大型的火炮那样的。我当时就在想现在这时代还装这种东西干什么……难道是已经实用化的激光武器?难道是实验机?还在想的时候就被打中了。我这样说可能有点怪啊,不过就是他打得很准我才能弹射出来的……不对,他可能就是瞄准了再打的。我没听到被锁定的警告。应该错不了。”
地面雷达捕捉到了这场战斗的部分情况,据说从监控来看,表示不明机体的亮点很不明显并时常会消失。
另外,在非洲某国还发现了一起来历不明机的坠毁事件。坠落的现场正好属于西方的势力范围,机体残骸被北约回收后理所当然进行了彻底的调查。这也是西方首次获得“扇舞”的实机。
<hr/>
情报
对卫星照片的分析以及交战飞行员的供述让“扇舞”的轮廓鲜明了起来。更偶然的是,在美国高空侦察机从前苏联领空飞往罗马尼亚领空越境侦察后带回的影像情报中,捕捉到了好几架“扇舞”的机影出现在罗马尼亚境内的空军基地。在这个时候还无人知晓这些“扇舞”是由前苏联提供的还是罗马尼亚独自研制的,但这件事无疑证明了“扇舞”已经成为了西方的一个新威胁。
被回收的“扇舞”损毁十分严重,全貌已经无法解析。不过虽然不知道具体内容,西方国家仍然获得了许多照片所无法提供的宝贵信息。坠落原因被判断为非战斗而是由事故所致。飞行员虽然弹射失败身亡,但航电系统的自毁装置成功启动,座舱周围的破坏十分明显。
<hr/>
解析
从收集到的情报来看,机体概况如下:
类别:战斗机、双发单座
外形:带鸭翼的三角翼、双垂尾,机体结构类似苏-27。
动力:厂商、型号不明。未安装通过驱动尾喷管实现的推力转向装置。推力不明(推测净推力90kN级别)×2
※残骸烧毁严重,无法判断细节。很难确定生产商,但从引擎的涡轮叶片采用单晶合金来看应该是
土星设计局※
的产品。
尺寸估算:全长66’11”(20.40m) 全幅40’8”(12.40m)全高 13’1”(3.99m)
性能:航程、速度等不详。拥有“中等”程度隐形能力。
※从机体结构上来看,估计难以超声速飞行。
武器:不详。机身下方中央,两舷翼根部上方有武器舱。
※被回收的机体仅在右舷鸭翼根部安装了机炮(30mm)。机炮本身应源自于苏联GSh-30-1型。左舷也有同样的机炮舱但未装备武器。
※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原文为ST联合体):负责飞机及船舶燃气引擎研制、生产的俄罗斯机械厂商。制空战斗机苏-27系列采用的也是该厂商的AL-31F引擎。
在公开发布的CFA-44照片中,机体的部队编号和识别标志等被全部处理掉,只能看到飞机的序列号。从机体的状态来看,可能已经被用于实战部队部署。从照片中统计可以确认的机体数量至少有4到5架,估计实际上在役的远不止这些。
当前,CFA-44的实战型号似乎已被确认在世界各地出没。日本也在2017年发生了羽田冲事件,当中CFA-44飞进了首都圈,并与ASF-X原型机的试验部队交战(当时ASF-X的3号和4号原型机正在工厂改装,因此仅有1号和2号机两机出击拦截)。
<hr/>
回收机体报告
对于回收的机体分析的结果,在燃烧损毁程度相对较轻的前起落架舱里发现了飞机的铭牌(用激光打印蚀刻的铝板)。通过这种显得有点古老的方式得到了宝贵的信息。
制造厂为罗马尼亚康斯坦察县的原科恩达工厂,生产日期1989年12月25日,机身工号44-025388,机型为CFA-44。
机体因燃烧而损毁的部位很多,因此要了解全貌是很困难的。机体的主要构成材料是轻合金和碳复合材料,部分表面喷涂了雷达吸波材料。检修点的可拆卸面板、起落架舱门,以及残留的舵面和可动翼面等设计上都有减少雷达波反射的痕迹(考虑了平行线原理和角反射的外形)。但是,控制角反射的曲面设计和舵面结合部的调整显得似乎还不是很成熟,也有看法认为是因为坠机损坏而造成的变形所致,在实际机体上可能不会有这种情况。
从燃烧后残留的发动机部位的结构,判断没有配备可动的推力矢量喷管,取而代之的是在喷口周围安装了折流板式推力矢量结构(根据照片分析)。机体后部有类似苏27系列设计的安装后视雷达和航电设备的大型尾椎。折流板的配置与X-31存在相当的共通之处,可以避免三块折流板在作动的时候互相干扰。但单从照片上无法判断是二维还是三维矢量。根据折流板的面积的关系也尚无法推断出偏航控制效率是否能充分满足需求。根据与之遭遇的飞行员的证言,其机动性给人以很深的印象,但这样一来其巡航时的安定性就会令人担忧。此外在尾椎底部还设置有拦阻钩。在两个进气道和发动机舱中间设置了弹舱,其中还有似乎是传感器和武器装备的残骸残留。同时还收纳了被认为应该是出于低可探测性需求的内藏式副油箱。
作为本机的最大特征之一,在主翼与机身的连接处两侧都设置了向上打开的大型舱门。从照片和回收机体的分析来看,这一部分毫无疑问是武器舱。坦率地说这非常让人吃惊。显而易见,在具备较高机动性的情况下在机体上设置如此巨大的开口,毫无疑问会对机体强度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应当是为满足某些载荷需求而强行设计的结果。
根据与之交战飞行员的证言,该机有可收放式的“背部搭载武器”,为此设计的内部收纳功能必然需要付出很大的重量和空间代价。另外,在这个“背部搭载武器”开火时能看到明亮的闪光,稍微远处的僚机飞行员目击所述提到了一道明亮的火光瞬间击中其机翼将其击坠。因为弹道是可视的,一般不认为是激光武器。但是也存在其他某种定向能武器被实用化的可能性,此外电磁炮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即使如此,这一“背部搭载武器”究竟会给机体带来多大的载荷、是否具备连续发射能力等等也仍然不明。参战的CFA-44被认为应该是这一“背部搭载武器”的实战运用机体。回收的机体中并没有包含这一“背部搭载武器”的残骸。
机体正面投影轮廓是整体呈现不规则五边形的复杂外形,但因为进气道与机身的间隙和主翼前方的鸭翼,
所以很难判断其隐身性能是否较高※
。连接发动机的进气道为了确保主起落架舱和武器舱有足够的空间需要非常复杂的形状,很难说是否能充分确保其功能。回收的机体有可能是因为发动机故障而坠毁的。
※CFA-44的隐身能力
关于当时苏联的隐身技术发展,现在还很难掌握确切的说法。1989年罗马尼亚革命和1991年苏联解体造成了先进隐身技术的研发团队分散到国外,而相关的技术细节随后也大多都随着技术人员本身而消失或埋没了。从结果来看,俄罗斯目前在这方面相比西方国家差得很远。
主翼翼尖似乎可以折叠(根据停放状态机体的照片判断),但在回收机体的残骸中没有找到折叠功能有关的部分。主翼的后缘控制面(一般认为应该是作为升降副翼)由大型作动器驱动,但不是开缝式副翼。作动器整流罩向前延伸到主翼下表面起到武器挂架的作用,空对空照片显示外翼挂架上似乎半埋挂载了空空导弹,但型号不明。从外观上看应该是AA-11/R-73射手空空导弹,或者是其的仿制型或外销许可生产型。主翼前缘是全翼展前缘机动襟翼。
垂尾为大幅度外反的双垂尾,非全动式,后三分之一面积为舵面。上部安装了部分天线和传感器的基座。回收机体的尾翼有残损,因此舵面可动范围不明。
主翼前端设置的鸭翼在机体上仍保有残骸。平面投影形状为长矩形,绕根部的轴转动。不过强度和抗颤振方面需要进一步分析。
鸭翼根部为航炮的收纳区,在这里也能看到设计师强行挤出内部空间的迹象。鸭翼的驱动轴机构和航炮的枪机交错着。回收机体的右侧航炮舱发现有一部分航炮的结构残留,从结构上看为单管液冷30毫米航炮,应当是以前苏联Gsh-30-1航炮为原型。照片中可以看到炮口并未紧贴边条前缘,发射时弹壳如何抛壳尚不清楚。
以日本现有战斗机的性能水平,难以与CFA-44的航程、隐身性和格斗机动性相对抗。不过尽管没有预料到这种事情的发生,但震电II的试验和服役却是赶上了绝好的时机。
左侧航炮舱虽然没有航炮设备留下的痕迹,但内部布局与右侧完全镜像对称,可能是搭载的其他武器占用了左侧航炮舱空间。回收机体上这一部位有与航炮无关的设备装载的痕迹,但看起来似乎被自毁装置破坏了,可能是由追加的电子设备所使用。
前起落架支柱内藏油气减震器,前轮为并列小直径双轮,安装有类似弹射杆的结构,但从安装位置来看很难下定论。从间谍得到的文字情报中该机被认为是一种舰载战斗机,但与实机部件表现的情况并不相符。一种推测认为这是地面牵引用的牵引杆。
座舱罩和座舱内部,由于被自毁系统完全破坏,只能看出来采用了玻璃座舱。这一点让人很有兴趣,虽然并不愿意这么想,但很有可能有第三国(或企业)以作为最新技术的验证机为条件提供了尖端技术。
总体上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可以看出设计上试图尽可能将机体的外部尺寸和内部容积压缩到最小限度,是相当粗暴而不合理的设计。不管怎么看其机内燃油空间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航程应当是相当短的。至今为止所获得的照片可以看到周围没有航空设施,所以应当是挂载了副油箱,但是用弹舱内置副油箱而牺牲武器挂载又是很不合理的,因此在这方面不知道如何解决。无论如何,不难想象结构强度上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控制这架飞机需要相当先进的控制系统和搭载的航电设备,所需的水平不要说是罗马尼亚一国开发,就算是举全苏联之力都是有很大的困难的。CFA-44是如此强行设计的机体,强行到哪怕实战型号都会因为故障而坠毁,但,假如万一,更加坚固可靠的型号已经在研发之中的话——那么照此考虑,很有必要将参与了设计和生产的相关人员的情报重新追踪和整理出来。
毋庸置疑,在这一点上,在危机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可信的说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有情报称在苏联解体前的混乱期,前苏联的激进派军扩势力试图向东部国家扩张,因而决定研发先进武器,随着冷战的结束,这些先进技术流入了黑市,最终出乎意料地在其他国家开花结果。
CFA-44的出现,并不仅仅是展现了
罗马尼亚自行制造新锐战斗机的这一事实※
,而且暗示了拥有超越北约诸国航电技术的第三国(或企业)参与其中的可能性。尽管目前仅限于罗马尼亚,但今后若这一第三国独立开发的武器出现,将会对北约构成极大的威胁。
※罗马尼亚的CFA-44
尽管是尚未确认的情报,关于罗马尼亚所有的CFA-44,目前认为,占据黑海沿岸前苏联占领地的残余军阀势力,可能暂时将数架CFA-44的验证机存放在了罗马尼亚的柯恩达工厂内。
这只“吸血鬼”的暗中活跃,暗示着平静的表面下存在着的不稳定。
<hr/>
生产情况
该机是否完全进入量产目前尚无值得信赖的情报。但是从影像资料解析的结果来看,存在两种有着明显不同的型号。
一开始从模糊的照片中确认的机体和后来的机型(包括这次回收的机体)虽然看起来很相似,但在细节处存在有诸多不同之处,应当是从验证机到试生产型原型机中间一直不断地进行迭代修改的缘故。从验证机到原型机最大的外观变化之一是长矩形的鸭翼,除此之外,还能够确认有在机头稍高的位置安装了后掠鸭翼的型号。这一型号的鸭翼根部被整体扩大形成前缘边条,此外,右侧机炮舱外板设有可开启的炮口。从照片的角度无法分辨出除此之外的差异。
目前,暂定将前者称呼为CFA-44“吸血鬼-A”、后者称呼为CFA-44“吸血鬼-B”。
除此之外,作为战斗教练机、攻击机和截击机的双座型的存在可能性也被考虑,但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证据能够证实。
<hr/>
根据谍报途径得到的文字材料解析的信息
目前收集的仅有片断的文字信息,缺乏具体内容,其中长期被重视的一部分是有关CFA-44的武器系统相关的信息。根据这份文件的内容,代号“吸血鬼”的机型设计要求以在背部搭载重型武器为前提,具备隐身、高亚声速或以上(超声速)飞行和短距起降性能的同时能够上舰操作。背部武器舱能够装载“新型炮”、“垂直发射式小型全向攻击导弹”、“击发式空空导弹”和附加燃料箱等。所谓“新型炮”大概就是前述的未知火炮类武器。文件中并没有提及进一步的规格,希望能够进一步收集信息。
此外,尽管还未证实是CFA-44,但据称在前苏联的台风级核潜艇上搭载了战斗机,以很大的射角弹射起飞。这是以前被认为不切实际的潜水航母的构想,但现在被证明似乎真的存在。可能是试图通过潜艇穿透敌方的防御网来让航程较短的机体也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似乎没考虑到放飞机体的返航和回收。由于其中混杂着详细的描述,让人怀疑 “吸血鬼”这一代号的可靠性。
不过,根据本次回收的机体的报告,可以确认CFA-44正是文件中所提到的“吸血鬼”无疑。
<hr/>补充说明:实际上渣突时间线中出现在“现实”的CFA-44和皇牌空战世界观下出现的CFA-44可以说是不同的型号,尽管设定上是皇牌空战6的CFA-44出现先于突击地平线。
“现实”世界观下的CFA-44尺寸相对较小(如上述),因此导致了机内空间局促的问题,同时打开的弹舱会对飞机的气动性能产生过大的扰动,加上局促机内空间导致进气道绕弯弯而使总压恢复系数暴毙,最终导致开舱之后飞机甚至难以保持超声速飞行。
(这大概是PA为渣突/无限中CFA-44相比AC6被暴削找的借口)
这个设定的来源其实是PA最初设定的CFA-44原稿就是这个尺寸,但是很快就发现实在是太挤了。
而在AC6中出现的“正牌”版本CFA-44机体则因此而被大幅加大,长24.04米/翼展14.58米/高5.03米,使用空重18.5吨。得益于机内空间的放大其性能有所改观,最大飞行速度马赫数2.2、作战半径1,360千米。所配备的武器在各世界观下都相同,为EML/ADMM/ECM吊舱。
最后,很喜欢荷叶大掌柜的一句话:
自 信 爆 棚
——————————补充———————————
因为这个回答的缘故一时兴起开始做震电II设定集的翻译嵌字,姑且先放几张目前的进度,让大家奇文共赏一下(
拼成这个样子我已经尽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照妖镜
ft4310537
ft4310537
当前离线
UID
5092
注册时间
2014-4-23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
1970-1-1
精华
阅读权限
20
听众
收听
雷达卡
发表于 2022-9-25 19: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18日补充:我乳震电II的回答几个赞/喜欢/收藏都无所谓,但是隔壁 @EnterpriseH 关于CFA-44的回答的话这些越多越好,毕竟架空机里面44姬是我本命啊。
<hr/>ASF-X 是AC架空机里的设计之屑相信大家有目共睹,主要的特点和缺陷 @Spitwater 在前面的回答也详细点评了。然而,前不久偶然从皇牌空战吧找到了一本关于ASF-X的量产机型F-3的设定书,当时主要是去看CFA-44在现实世界中的设定资料,但是在无意中看到F-3的设定后才知道,好家伙,比起原型机ASF-X,F-3在设计上是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而这些具体设计的公开也可以让大家更加直观地认识到F-3及其原型机ASF-X的设计到底有多么地“幽默”。
结合图1和图8可以确定机背的背负式是给上方发动机的,而不是VTOL专用,所以大迎角时的进气问题是毫无疑问的了。而且这进气道在ASF-X时期明明是利用机背做成DSI的,结果到F-3里面又
保留了附面层隔道
,这就非常画蛇添足了,而且图7也能看出来VTOL时候进气道不是单独抬升的,而是
连同下方机背的盖板一起抬升的,从而露出给下侧发动机的进气通道
,所以可以表明附面层隔道是专门设计的,相当的迷惑。
此外,F-3和ASF-X的垂尾和翼间可以
根据不同速域调整角度
(图8),其中
翼尖调节范围是-45°——0°,而垂尾则达到了惊人的-45°——120°
,想法可能很好,但是搞气动的这么搞是不是和写飞控的有仇我不得而知。
最大速度非常可怜,ASF-X和F-3B/C
最大都只能有1.6马赫
,是不是学肥电用飞控限制不得而知,但是至于采用背负式进气道这种阻力非常大的气动外形,全机体
巡航速度
都能在
1.1-1.2马赫
,我暂且蒙在发动机舱里。
武器挂载的话,不考虑游戏本身的四次元弹药供应,F-3本身
有4个弹舱
(ASF-X推测也差不多),从图2来看这点空间都能一共能
挂4中4近
..... 我不做评论,只能说很神奇,后部俩弹舱还能挂小型ASM(2B,4),500磅炸弹和JDAM,甚至能学B-1B前后弹舱共用装ASM-3B。但是这身材和这弹舱,加上乱七八糟的进气道和引气结构设计...... 我觉得设计是真的不把内油和弹舱内各种相关机械和电气部件考虑进去了,而且的确非常牛逼的是
ASF-X 2.5吨的内油到F-3里面反而缩到了1.7吨
。
隐身的话加上这挂载
最大720km
(
B,C是680km
)的
航程
(注意,还
不是作战半径
,设定上写的是
航続距離
,并非
戦闘行動半径
)内油稍大些的原型机也好不到哪去(CTOL最大800km, STOVL最大750km) ,一票机场保卫者在这前面都能觉得自己身上顿时长出了保形油箱,这样的飞机有什么隐身设计的必要吗?至于Beast mode 硬是挂满武器是别想了,看了看这内油...... 就是一妥妥的人操导弹啊。
好,如果重挂点标配2X600加仑的奶瓶约合3.6吨燃油的话,
1100km+的最大航程(ASF-X最大1200km+)
怎么看还是腿短啊,挂载看似还勉勉强强,但是这重载挂架设置的AAM侧挂点感觉气动会特别迷,毕竟这玩意如果真那么好用的话就不止F-15独有了。那如果不考虑挂架设计,且重挂点如果完全交给奶瓶的话,对海
8近+4ASM
,对空
8近+4中
这配置看起来还马马虎虎吧,只不过格斗弹带那么多利用率真的高吗?
不论F-3还是其原型机ASF-X,震电II的设计只能说真不愧是样样要,样样松,即使是架空飞机,这种设计除了看起来很酷炫以外还是极其糟糕的,
更致命的是这玩意本来可以靠自己的外形和游戏设定的数据在AC这种UFO满天飞,四次元弹舱量大管够,无限续航的魔法世界浑水摸鱼,还硬要把自己定位在现实世界当中把外行人都觉得相当不行的设计细节展示出来
(虽然F-3其实没在游戏里出现过,但是原型机ASF-X的布局其实也大差不差了)
。
而且从图15可以看出,比起原型机ASF-X,F-3不光在内油上缩水,整体尺寸上甚至都小了一圈,包括雷达罩,脑萎缩不可避(绝望)。此外结合图2和图3,ASF-X上类似EOTS(架空机里面X-02S有EOTS,CFA-44还是IRST)的结构到了F-3上就没了,至于为什么,也许是 “咁又唔一定要有EOTS嘅,航电嘅嘢,你识条春咩?”,只能确定F-3真的是ASF-X的廉价缩水量产版本了。
<hr/>
附上设定图
F-3结构剖面图
F-3多视图以及弹舱布置
ASF-X多视图,多多少少有点35B的元素在里面
ASF-X参数
F-3A参数
F-3B参数
F-3C参数
机体可动结构以及发动机布置
驾驶舱设定
机翼细节
搭载武器1
搭载武器2
搭载武器3
空自海自挂载安排
震电II家族涂装
这设计实在太屑了,连打字的动力都不足了(绝望)。
<hr/>
反过来就不能不提到书中出现的另一款架空机——某苏联遗珠&#34;Fandance/Nosferatu&#34; CFA-44
(虽然AC架空机里面同时在S球和现实世界观同时都出现的不少,但只有这俩在现实世界中有正儿八经设定,而且F-3开发动机就是为了应对CFA-44的威胁)
去掉装EML/ADMM/ECM的背部弹舱和迷一样的三元折流板还能是一款正常的飞机。毕竟和苏57一样,虽然外形较于侧卫家族改变很多,但总体布置上并没有彻底脱离。
其实我也很想补充CFA-44的东西啊,但是设定集里是以日本/北约的视角来看这款“冷战末期苏联秘密开发的战斗机”所以并没有具体的设计细节,就很无奈
比起震电II,另外一架在现实世界线有详细设定的CFA-44无论在颜值还是在气动上都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hr/>暂时只能想到那么多,如果有补充的或者什么意见欢迎在评论区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照妖镜
Jeffrey
Jeffrey
当前离线
UID
4967
注册时间
2014-4-15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
1970-1-1
精华
阅读权限
30
听众
收听
雷达卡
发表于 2022-9-25 20: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上没什么科学性和技术性的现实依据,纯粹是日本人的艺术设计和审美倾向的产物,因为觉得这种造型非常的“酷”。
日本虽然在经济和政治等方面是一个极为标准的“西方国家”,但在审美上则仍然非常鲜明地体现出一种
“以纤薄轻盈为美”
的东方性。而这种倾向也影响到了以ACG为主的“现代流行文化”,而日本科幻题材的作品当中也经常可以发现这种“东方风格”的机械/硬件的视觉设计。
所以《皇牌空战》系列当中的原创战斗机的造型设计, 无不呈现出
“纤薄,尖锐,锋利”的【锐角刀片式设计】
。
至于那些“欧美西方国家”,从其本身的“大众审美倾向”来说。对于科幻流行作品当中的机械设计,则基本上都倾向于一种
“厚重,敦实,粗犷”的【钝角砖块式设计】
。
比如好莱坞科幻空战大片《绝密飞行》当中的“F-37鹰爪”以及“人工智能无人机EDI”和那些日系机体设定比起来就“厚重敦实”许多。(虽然《绝密飞行》的机体设计在欧美科幻题材当中是偏向于“锐角刀片风格”的)
在《使命召唤:无限战争》当中,机体设定更是强烈地呈现出这种“敦实,厚重,粗犷”且特别美式的
“砖块肌肉风格”
。
在另一款美国国民FPS游戏《HALO》(光环)当中,航空器的机械造型设计也高度遵从这种“砖块肌肉风格”。
至于2015年英国科幻黏土动画《新雷鸟神机队》当中,大部分的机体设计也亦是同样的风格,“厚重,敦实,粗犷”。
雷鸟1号机,类似于早期的喷气式战斗机的造型。
雷鸟2号机,更像一种空中堡垒的造型。
雷鸟3号机,典型的运载火箭的造型。
雷鸟4号机,外形非常类似于深海潜水器。
雷鸟5号机,造型上完全就是一个空间站。
雷鸟S号机,外形设计上和其他机体风格相当迥异。呈现出一种“类日式”的“锋利刀片”的造型。
那为什么这个“雷鸟S号机”会呈现一种“类日式”的风格呢?因为“S号”完全就是担任科幻动画《超时空要塞》机体设计的河森正治这个日本人所设计的。
看这机体设计,不知道的可能还以为这又是《皇牌空战》或者《战斗妖精雪风》的新设计方案。
所以呈现日本风格的“S号”,和其他仍然保留“欧美风格”的1~5号在造型上有明显的差异。也正好鲜明地体现了日本-欧美在设计与审美上的高度区别。
在日本的其他著名科幻题材ACG作品当中,类似的“刀片设计”也屡见不鲜。
比如《机动战士高达》当中的一部分机体和太空战舰。(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之后)
当然还有最经典的,也是前文提到过的《超时空要塞MACROSS》。当然,这些机体设计更多考虑的是“怎么酷怎么来”,而非基于一种实证效用的“科学设计”。
<hr/>另外扯开一下话题,在现实当中,日本人似乎也非常偏爱这种“锐角刀锋造型”,最典型的实例就是“新干线”,其车头也是这种“极为尖锐锋利”的造型。
西欧也是高速铁路相当发达的另一地区,但西欧国家生产的高速列车车头,则都是一种“圆钝厚重”的造型。
德国的ICE高速列车
法国的AVG高速列车
连接英法两国的“欧洲之星”高速列车
至于中国,可以说也是在铁道上吸收学习日本技术最多的国家,所以CRH体系当中也有不少列车的车头有着“尖锐锋利”的“日系风格”。
比如典型如CRH380A
而中国最新自研的“磁悬浮高铁试验车”的车头,虽然周围的标语和大红绸带非常老土和俗气。但造型上也更加体现出“锋利尖锐”的“刀片风格”,反而显得非常“高大上”有“科技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照妖镜
wqt0806
wqt0806
当前离线
UID
5011
注册时间
2014-4-18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
1970-1-1
精华
阅读权限
20
听众
收听
雷达卡
发表于 2022-9-25 20: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皇牌空战中的战斗机科幻感比较强,私以为颜值还不错,但并不超过现实中的战斗机颜值巅峰F-16,苏-27,F-22,阵风。至于气动,如果非要认真说气动的话,只能说捉鸡吧......但考虑到只是游戏,外形夸张一些、炫酷一些也能理解。但既然有了这个问题,作为一个皇牌空战的粉丝,那咱们就从气动角度假装认真地分析下几款架空机,权当闲无聊了,不要太在意。以下所有评价均为个人看法,仅依据气动外形,与它们在游戏中表现出的性能无关。
<hr/>首先是ASF-X,我的评价是0分,精分设计师设计的精分战斗机。
这个机看起来借鉴了多种飞机:机头、垂尾、二元矢量喷口来自F-22,鸭翼来自F-22平尾,苏-47式前掠翼,F-35的前半身,F-16的翼身结合部及后半身。这个机我猜设计师在设计它的时候脑袋里两个小人正在打架吧,一个说我要隐身,一个说我要机动。然后隐身小人设计了隐身的机体和背负式进气道,机动小人设计了前掠翼+鸭翼+两侧进气道+矢量喷口。最后这飞机隐身不好,机动也不好。
ASF-X
前掠翼和鸭翼本身都没错,但是似乎并没有有意识地把边缘设计成平行的,这样回波就会像各个方向乱反射。要知道F-22的平尾形状是洛马为了凑平行硬生生切成这样的,但是这个架空机的鸭翼直接照搬了F-22的平尾,却不不考虑为什么设计成这样。然后最扎眼的就是进气道设计,这个精分设计师居然设计了三个进气道,两侧进气道中规中矩没啥可说,那个背负式进气道可能是隐身小人故意把它放到背上用机体阻挡雷达波,但大攻角时也阻挡了进气......等于告诉敌方:“我放弃了大攻角性能,你们快来和我狗斗,收我人头。”
<hr/>第二个机,ADFX-02,我的评价是60分,正常设计师设计的优缺点都比较明显的战斗机。
这个机有明显的苏-27的痕迹,那下俯的机头、弯曲的脊背、宽大的的升力体机身,以及又是和F-22平尾形状相似的鸭翼,尽管仍是前掠翼,但机翼根部又有很大的后掠,这使得它的机翼不像任何现有飞机。内倾垂尾比较有意思,另外可能是内倾垂尾和宽间距布置的矢量发动机代替了平尾的俯仰和滚转操纵功能,它没有平尾。
ADFX-02
总体上我对这个机评价还不错,至少布局上没什么大的硬伤,看起来不论是俯仰还是滚转、瞬时机动性应该比较强。但是还是要说,升力中心似乎太靠后了,重心位置的维持可能会有困难。另外似乎不太符合面积率,机翼和机身收腰处对不上,横截面积在机翼往后急剧增大,阻力系数应该比较大,高速性能和持续机动性应该不太行,考虑到架空机有天顶星发动机补充能量,这应该不是大问题。
<hr/>第三个机,X-02S,我的评价是50分,眼高手低设计师所设计的不及格战斗机,设计水平不够就不要整那些高大上的玩意,造价上去性能上不去,图个啥。
不论机头菱形截面形状还是鼓包+S弯进气道,都可以看出这个飞机努力想要隐身。布局和第二个差不多,基本可看成第二个的隐身修形版,然后把内倾垂尾改成了外倾。总体评价不如第二个,因为这个布局隐身漏洞太多,角度奇怪的前掠翼、前掠的进气道唇口、奇怪的鸭翼,身上不平行的地方太多。发动机舱和机身曲面也几乎没有过渡,翼身融合做得很差劲导致浸润面积大、机内容积小,阻力也不会小。
X-02S
<hr/>第四个机,牛皮哄哄的人工智能无人战机ADF-11F,我的评价是70分,老练的设计师设计的瑕不掩瑜的有特色战斗机。
这个机定位应该是兼顾亚声速和超声速机动性。中等后掠角机翼和大后掠边条预示着优良的高速性能以及不赖的低速性能,和机身不分彼此的巨大边条。总体外形接近三角形,基本符合超声速无人战斗机的正常外形。
ADF-11F
缺点也有些,一是机尾结束太早,机身太薄,以至于机内容积很小,航程会很捉鸡,弹舱大小应该也很捉急(设计师不服:有激光武器谁还要导弹);二是很多地方的结合部不够光滑,身上些零碎,外形不够干净,可能会影响隐身;三是那个鸭翼位置很奇怪。
<hr/>第五个机,CFA-44,我的评价是80分,优秀设计师设计的优秀战斗机。
这个前半身也是有浓浓的苏-27风,或者说更像苏-37。苏-27系列标志性的下俯机头和上弯的脊背,宽大的升力体机身,像苏-37一样极其靠近主翼的小鸭翼。尾翼、尾椎以及发动机布局也很像苏-27,只是没了平尾,同时垂尾外倾。
CFA-44
硕大的三角翼翼载应该很低,宽大的翼身融合体容积巨大。鸭翼后掠角与主翼对齐以降低RCS。非要挑缺点也不是没有,一是那个不知是出于啥目的延伸出去的翼梢;二是三元矢量喷口采用折流板这么low的方式推力损失会比较大;三是发动机舱后边也太粗了,到喷口都不带缩小一下,好歹修下形降低点阻力吧(当初英国吃过这个亏,用自家更粗短推力更大的斯贝发动机换掉了F-4原装的J-79,结果超声速阻力增加不少,飞的还不如原来快)。
折流板式三元矢量喷口
略出戏的进气道唇口形状
这个视角很酷
<hr/>至于那些巨型空中母舰,虽然外形比较科幻,但总体上仍没跳出飞翼或翼身融合体的框架。
P-1112巨型空母
采用翼身融合设计的方舟鸟
这些巨型飞行器气动外形没啥问题,比如军械巨鸟就是仿的诺斯洛普XB-35飞翼轰炸机(XB-35后来喷气化衍生出了YB-49,看编号前的X和Y就知道这俩飞翼轰炸机后来都没进入实用阶段,直到B-2出现,诺斯洛普还真是不忘初心)。
从超级大黄蜂看向远处的军械巨鸟
正在部署MQ-101无人机的军械巨鸟(每一架MQ-101都和战斗机差不多大,在军械巨鸟上就像一个小鳞片,由此可见军械巨鸟之大)
试飞中的诺斯洛普XB-35飞翼轰炸机
诺斯洛普XB-35飞翼轰炸机结构图
试飞中的XB-35
但是外形合理不代表就能飞起来,皇牌空战里这些巨型飞行器尺寸动辄几百上千米。因为机翼面积与长度的平方成正比,体积和重量与长度的立方成正比,如果只是把正常飞机外形单纯的按比例放大,翼载会与长度成正比,当尺寸大到一定程度,平方增长的升力不足以负担立方增长的重力。当然,也不排除某天科技发展到能制造足够轻、足够强、足够便宜的材料,然后这些巨型飞行器说不定就能上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照妖镜
kfc
kfc
当前离线
UID
5106
注册时间
2014-4-23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
1970-1-1
精华
阅读权限
30
听众
收听
雷达卡
发表于 2022-9-25 20: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皇牌空战世界观原创机体的技术发展与扩散其实是一条挺有趣的暗线。
游戏中实现家族化的原创机主要有两个起源:Grunder Industries(ADF系列、XFA系列)和EASA(X-02,R系列),而这两家在AC3中也改组过演化为General Resource LTD.和Neucom Inc.的航天事业部。
从两家机体的进化过程可以看到SR世界的技术革新。而从两架技术的扩散、相互影响与融合(比如融汇两家血统的X-02S)也能也能看出两股势力对世界何处的渗透、影响与他们彼此间的合作与对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照妖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