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87|回复: 20

四旋翼建模与底层飞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29 17: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主要内容是四旋翼非线性模型的建立和底层飞控的设计。
本文不会展开去讲每个环节的细节,只是把最重要的部分罗列出来,使得读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在仿真环境中搭建自己的四旋翼模型,从而完成自己的任务需求。或者让读者有个大致的理解,去完成跟四旋翼有关的其他任务。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应该能够了解以下内容:

  • 四旋翼非线性模型和底层飞控的大致结构
  • 哪些状态量能够完整表示四旋翼的运动
  • 四旋翼底层飞控能够执行哪些指令
  • 尝试搭建自己的四旋翼模型,并且能够实现飞轨迹

先给出四旋翼建模和底层飞控的整体结构图:

四旋翼建模与底层飞控-5756
上层控制器给出底层的控制指令,例如轨迹规划、协同控制算法等都算是上层控制器。
1. 坐标系

1.1 坐标系定义

坐标系定义是最基础的前提,因为所有的公式变量都是以坐标系为前提的。
对于四旋翼模型来说,需要两个坐标系:

  • 全局坐标系/大地坐标系/惯性坐标系,符号表示: \Sigma^\mathrm{g} ​- (NED北东地)
  • 机体坐标系,符号表示: \Sigma^\mathrm{b} ​ - (前右下)
全局坐标系是固连在大地上的;机体坐标系是固连到四旋翼机体上的,所以如果有很多个四旋翼,也就有很多个机体坐标系。
全局坐标系的原点一般来说是定义在飞机起飞点附近,在近距离的飞行时,可以忽略地球的曲率。机体坐标系的原点定义是飞机的重心位置。
全局坐标系的x,y,z轴的正方向分别是北东地(NED),所以无人机向上飞,其z轴坐标是负数。
机体坐标系的 x,y,z 轴的正方向分别是前右下,也就是飞机的正前方是x轴的正方向。
按照以上定义,如果全局坐标系的原点设在起飞点,无人机起飞前的初始位置的摆放是正前方对应北向,那么初始时,这两个坐标系是重合的。
1.2 坐标变换

首先定义3个旋转矩阵:
R_x = \left[ \begin{matrix}1 & 0 & 0 \\0 & \cos\theta_x & \sin\theta_x \\0 & -\sin\theta_x & \cos\theta_x\end{matrix}\right] ,
R_y = \left[ \begin{matrix}\cos\theta_y & 0 & -\sin\theta_y \\0 & 1 & 0 \\ \sin\theta_y & 0 & \cos\theta_y\end{matrix}\right] ​, ​
R_z = \left[ \begin{matrix}\cos\theta_z & \sin\theta_z & 0 \\-\sin\theta_z & \cos\theta_z & 0 \\0 & 0 & 1\end{matrix}\right]
分别是绕x,y,z轴旋转​ \theta 角的旋转矩阵。

  • 全局到机体坐标变换公式为:P^b=R^{g2b}(P^g-T_{b}^g)
    其中,

    • P^g ​是全局坐标系下的点的坐标,
    • P^b ​是同样的点在机体坐标系下的坐标;
    • R^{g2b}=R_xR_yR_z ​;
    • 飞机角度为, \theta_x=roll, \theta_y=pitch,\theta_z=yaw ​;
    • T_b^g ​为飞机全局坐标系下的位置。

  • 机体到全局坐标变换公式为: P^g=R^{b2g}P^b+T_b^g

    • 其中, R^{b2g}=(R^{g2b})^{-1}=R_zR_yR_x ​;
    • 飞机角度为 \theta_x=-roll, \theta_y=-pitch,\theta_z=-yaw

坐标变换有两种变换方法:先平移后旋转;先旋转后平移。
上面全局到机体的变换是先平移后旋转的方式,而机体到全局的变换是先旋转后平移的方式。两种方式都可以。
注意上面的变换中,从全局到机体和从机体到全局的变换是互逆的,两个旋转矩阵也是互逆的。但是如果两种变换都是用同样的方式(比如先旋转后平移),那么两个旋转矩阵就不是互逆的了。
1.3 坐标变换的通俗解释

这一节是一个非常通俗的坐标变换的解释,对坐标变换比较熟悉的读者就不需要看了。
可能刚开始接触坐标系转换的同学对各种旋转矩阵搞得很头疼,其实只要搞明白源头,搞明白为什么要进行坐标系变换,搞明白坐标系变换的本质,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说白了,坐标系变换就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同一个点。让我们首先通俗的讲一下这个事情,我想表示二维平面中某一个点,这时我可以用手指或者画一个箭头指向这个点,那你就知道了我想表达的这个点了。但是如果有很多点怎么办,我如果对每一个点都画个箭头,那么就太乱了,这时,坐标系就出现了。我可以首先建立一个坐标,确定了原点所在的位置和两个轴的方向,然后我把这个坐标系告诉你,这样咱俩都知道了同一个坐标系,以后再相互表达某些点的时候,只需要讲这些点的坐标就可以了,你可以根据坐标,在提前商量好的坐标系中快速地找到这些点。但是,如果你和我都有自己喜欢的坐标系,而且这两个坐标系不一样,不是同一个坐标系,那么我将某个点的坐标告诉你,你在你喜欢的坐标系上是无法准确找到这个点的,这时就需要坐标变换了。所以坐标变换就是用不同的坐标系去表达同一个点
2. 四旋翼建模

2.1 四旋翼的状态量

首先我们使用到的四旋翼的状态量有18个量:

  • 位置(全局坐标系): \bold{p}^\mathrm{g}=[x,y,z]^T ​,
  • 速度(全局坐标系):​ \bold{v}^\mathrm{g} = [v_x,v_y,v_z]^T
  • 加速度(全局坐标系): \bold{a}^\mathrm{g}=[a_x,a_y,a_z]^T ​,
  • 姿态角: \Theta =[\phi,\theta,\psi]^T ​, (roll, pitch, yaw)
  • 机体旋转角速度: \bold{\omega}^b=[p,q,r]^T ​,
  • 机体旋转角加速度: \bold{\dot{\omega}}^b=[\dot{p},\dot{q},\dot{r}]^T ​,
其中姿态角是机体坐标系相对于全局坐标系的三个欧拉角,机体角速度和机体角加速度都是机体坐标系下的。
2.2 四旋翼6自由度模型 - 动力学模型与运动学模型

四旋翼非线性建模分为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两部分。6自由度模型的意思是四旋翼有6个自由度,分别是3个方向的移动和3个方向的转动。下面将6自由度模型的公式罗列出来,本文不进行细节方面详细的讲解,只讲明白怎么使用。

  • 运动学模型
\begin{aligned} \bold{\dot{p}}^g&=\bold{v}^g \\ \bold{\dot{\Theta}}&=\bold{W}\cdot \bold{\omega}^b \end{aligned}

  • 动力学模型
\begin{aligned} \bold{\dot{v}}&=g\bold{e}_3-\dfrac{f}{m}\bold{R}^{b2g}\bold{e}_3\\ \bold{J}\cdot \dot{\bold{\omega}}^b&=-\bold{\omega}^b\times(\bold{J}\cdot\bold{\omega}^b)+\bold{G}_a+\bold{\bold{\tau}} \end{aligned}

  • 其中符号的解释

    • \bold{p}^g ​和 \bold{v}^g ​分别是飞机的全局位置和全局速度;
    • \bold{W} ​是表示姿态角速率与机体角速度之间关系的矩阵, \bold{W}= \left[ \begin{matrix} 1 & \tan\theta \sin\phi & \tan\theta\cos\phi \\ 0 & \cos\phi & -\sin\phi \\ 0 & \sin\phi/\cos\theta & \cos\phi/\cos\theta \end{matrix} \right]


应避免 \cos\theta=0 ​的情况发生。
反过来可以得到:​ \bold{\omega}^b=\bold{W}^{-1}\dot{\Theta},
                                                                                                  \bold{W}^{-1}=2\left[3\begin{matrix}41 & 0 & -\sin\theta \\50 & \cos\phi & \cos\theta\sin\phi \\60 & -\sin\phi & \cos\theta\cos\phi7\end{matrix}8\right]


    • ​ \dot{\bold{\Theta}} 是姿态角速率, \omega^b ​是机体角速度;
    • ​ \bold{e}_3=[0,0,1]^T 表示单位列向量;
    • ​ f 是四个电机的拉力总和,方向沿机体坐标系z​轴负方向;
    • ​ \bold{J} 是四旋翼的惯性矩阵, \bold{J}=diag(J_x,J_y,J_z) ​;
    • ​ \bold{G}_a 表示陀螺力矩,一般忽略不计;
    • ​ \bold{\tau}=[\tau_x,\tau_y,\tau_z] 表示螺旋桨在机体轴上产生的外力矩。

2.3 四旋翼6自由度模型的使用

有了6自由度模型,输入飞机的整体拉力( f ​)和3个方向的力矩(​ \tau ),再加上上一时刻四旋翼的状态,就可以计算出下一时刻四旋翼的状态量(位置、速度、加速度、姿态角、机体角速率、机体角加速度)。
从写代码的计算过程来看,先使用动力学模型两个公式,输入拉力和力矩( f ​, \tau ​),计算飞机的加速度( \bold{\dot{v}} ​)和角加速度( \dot{\bold{\omega}}^b ),然后再使用运动学模型的两个公式,更新其他状态量。

2.4 四旋翼电机模型

电机模型是用来对电机建模的,因为电机的响应非常快,所以可以忽略电机的延迟,等效认为对电机的转速指令能够瞬间达到。
四旋翼分为X型和十字型,分析过程相似,本文使用X型四旋翼来推导,

  • 四个电机的id号定义如下:(向上为前进方向)

四旋翼建模与底层飞控-2491


  • 力、力矩与电机转速的转换如下:
\begin{aligned} f&=c_T(\omega_1^2+\omega_2^2+\omega_3^2+\omega_4^2)\\ \tau_x &=lc_T(\dfrac{\sqrt{2}}{2}\omega_1^2-\dfrac{\sqrt{2}}{2}\omega_2^2-\dfrac{\sqrt{2}}{2}\omega_3^2+\dfrac{\sqrt{2}}{2}\omega_4^2) \\ \tau_y &=lc_T(\dfrac{\sqrt{2}}{2}\omega_1^2+\dfrac{\sqrt{2}}{2}\omega_2^2-\dfrac{\sqrt{2}}{2}\omega_3^2-\dfrac{\sqrt{2}}{2}\omega_4^2)\\ \tau_z &= c_M(\omega_1^2-\omega_2^2+\omega_3^2-\omega_4^2) \end{aligned}
其中, l ​为机体中心到任一电机的距离, c_T ​为拉力系数, c_M ​为扭矩系数。
3. 四旋翼底层飞控

3.1 四旋翼底层飞控结构图

一般四旋翼的底层飞控都是用PID控制器,我这里在内环姿态回路用了LQR控制器,底层控制器整体结构图如下:

四旋翼建模与底层飞控-3587
3.2 简化的线性模型

在设计控制器之前,首先要对6自由度非线性模型进行线性化,这样设计出来控制器以后,可以先用线性化的模型计算控制器的收敛性,以此判断控制设计的好不好。最后再用设计好的控制器去控制非线性模型。

  • 假设条件:

    • 动力学模型忽略 -\bold{\omega}^b\times(\bold{J}\cdot\bold{\omega}^b)+\bold{G}_a ​;
    • 俯仰角和滚转角都非常小:

      • ​ \sin(\phi)\approx \phi
      • ​ \cos(\phi)\approx 1
      • ​ \sin(\theta)\approx \theta
      • ​ \cos(\theta)\approx 1

    • 总拉力约等于四旋翼的重力:​ f\approx mg
    • 此时,运动学模型中的​ \bold{W}\approx\bold{I}_3
    • 此时,动力学模型中的 \bold{R}^{b2g}\bold{e}_3\approx \left[\begin{matrix} \theta\cos\psi+\phi\sin\psi \\ \theta\sin\psi-\phi\cos\psi \\ 1 \end{matrix}\right]

最终,忽略高阶项,原始模型解耦为三个线性模型:水平位置通道模型、高度通道模型、姿态模型

  • 水平位置通道模型: \left\{\begin{aligned} \dot{\bold{p}}_h &= \bold{v}_h \\ \dot{\bold{v}}_h &= -g\bold{A}_\psi\bold{\Theta}_h \end{aligned}\right.

    其中, \bold{p}_h=\left[\begin{matrix}x\\y\end{matrix}\right] ​, \bold{A}_\psi=\left[\begin{matrix}\sin\psi & \cos\psi \\ -\cos\psi & \sin\psi\end{matrix}\right] ​, \bold{\Theta}_h=\left[\begin{matrix}\phi\\ \theta\end{matrix}\right] ​.
  • 高度通道模型: \left\{\begin{aligned} \dot{z} &= v_z \\ \dot{v}_z &= g-\dfrac{f}{m} \end{aligned}\right.
  • 姿态模型: \left\{\begin{aligned} \dot{\bold{\Theta}} &= \bold{\omega} \\ \bold{J}\dot{\bold{\omega}} &= \bold{\tau} \end{aligned}\right.
3.3 外环PID控制器

外环PID分为水平和垂直两个解耦的控制器。
外环水平通道PID控制器
外环水平通道控制器有三种情况:输入指令可以是,位置、速度、加速度。

  • 输入:期望水平方向的指令(三选一)位置、速度、加速度,​ (p_h)_{cmd}=[x_{cmd},y_{cmd}]^T , (\bold{v}_h)_{cmd}=[(v_x)_{cmd},(v_y)_{cmd}]^T ​, (a_h)_{cmd}=[(a_x)_{cmd},(a_y)_{cmd}]^T ​;
  • 输出(给内环):期望俯仰和滚转姿态角 \phi_{des},\theta_{des} ​;
  • 控制器设计:

    • 位置控制:

      • (\bold{v}_h)_{des}=\bold{K}_{p_h}\left((\bold{p}_h)_{cmd}-\bold{p}_h\right) ​,   P控制器, 其中​ (\bold{v}_h)_{des} 要限幅​
      • (\bold{a}_h)_{des}=(\bold{K}_{\bold{v}_hp}\bold{e}_{\bold{v}_h}+\bold{K}_{\bold{v}_hi}\int\bold{e}_{\bold{v}_h}+\bold{K}_{\bold{v}_hd}\dot{\bold{e}}_{\bold{v}_h}) ,   PID控制器,一般用PI即可,其中 (\bold{a}_h)_{des} ​要限幅
      • (\bold{\Theta}_h)_{des}=g^{-1}\bold{A}_\psi^{-1}(-\bold{a}_h)_{des} ​, 其中​ (\bold{\Theta}_h)_{des} 要限幅。
      • 其中 \bold{K}_{p_h},\bold{K}_{\bold{v}_hp},\bold{K}_{\bold{v}_hi},\bold{K}_{\bold{v}_hd}\in R^{2\times2} ​是系数;\bold{e}_{\bold{v}_h}=(\bold{v}_h)_{des}-\bold{v}_h​.

    • 速度控制:

      • (\bold{a}_h)_{des}=(\bold{K}_{\bold{v}_hp}\bold{e}_{\bold{v}_h}+\bold{K}_{\bold{v}_hi}\int\bold{e}_{\bold{v}_h}+\bold{K}_{\bold{v}_hd}\dot{\bold{e}}_{\bold{v}_h}) , PID控制器,一般用PI即可,其中​ (\bold{a}_h)_{des} 要限幅
      • (\bold{\Theta}_h)_{des}=-g^{-1}\bold{A}_\psi^{-1}(\bold{a}_h)_{des} ​, 其中​ (\bold{\Theta}_h)_{des} 要限幅。
      • 其中, \bold{K}_{\bold{v}_hp},\bold{K}_{\bold{v}_hi},\bold{K}_{\bold{v}_hd}\in R^{2\times2} ​是系数; \bold{e}_{\bold{v}_h}=(\bold{v}_h)_{cmd}-\bold{v}_h ​.

    • 加速度控制:

      • (\bold{\Theta}_h)_{des}=-g^{-1}\bold{A}_\psi^{-1}(\bold{a}_h)_{cmd} ​, 其中​ (\bold{\Theta}_h)_{des} 要限幅。


  • 限幅:

    • 输入限幅: ||(\bold{v}_h)_{des}||\le \max v_h ​;
    • 输出限幅:​ \phi_{des},\theta_{des}\le \max \theta .


外环高度通道PID控制器

  • 输入:期望高度 z_{des} ​;
  • 输出:拉力 f_{des} ​;
  • 控制器设计: f_{des}=m(g+k_{v_zp}e_{v_z}+k_{v_zi}\int e_{v_z})

    其中, k_{v_zp} ​, ​ k_{v_zi} 是系数, e_{v_z}=v_z-(v_z)_{des} ​是速度差,
    其中, (v_z)_{des}=-k_z(z-z_{des}) ​.
  • 限幅: (v_z)_{des}\le\max z_v ​, f_{des}\le\max f .​
3.4 内环LQR控制器

输入输出

  • 输入1(外环):期望的俯仰滚转角, \phi_{des},\theta_{des} ​;
  • 输入2:期望的偏航角​ \psi_{des} ;
  • 输出:力矩, \bold{\tau}_{des} ​.
控制器设计

  • 状态方程:

    \left[\begin{matrix} \dot{\phi} \\ \dot{\theta} \\ \dot{\psi} \\ \dot{p}\\ \dot{q}\\ \dot{r} \end{matrix}\right]= \left[\begin{matrix} 0&0&0&1 & \tan\theta \sin\phi & \tan\theta\cos\phi \\ 0&0&0&0 & \cos\phi & -\sin\phi \\ 0&0&0&0 & \sin\phi/\cos\theta & \cos\phi/\cos\theta \\ 0&0&0&0&0&0\\ 0&0&0&0&0&0\\ 0&0&0&0&0&0 \end{matrix}\right] \left[\begin{matrix} \phi \\ \theta \\ \psi \\ p\\ q\\ r \end{matrix}\right]+ \left[\begin{matrix} 0&0&0\\ 0&0&0\\ 0&0&0\\ 1/J_x&0&0 \\ 0& 1/J_y & 0\\ 0&0&1/J_z \end{matrix}\right] \left[\begin{matrix} \tau_x\\ \tau_y\\ \tau_z \end{matrix}\right]
    \dot{x}=Ax+Bu

    • 其中, x=[\phi,\theta,\psi,p,q,r]^T ​;
    • u=[\tau_x,\tau_y,\tau_z]^T ​;
    • A=\left[\begin{matrix}\bold{0}&\bold{W}\\\bold{0}&\bold{0}\end{matrix}\right] ;
    • B=\left[\begin{matrix}\bold{0}\\ \bold{J}^{-1}\end{matrix}\right]

  • 两个矩阵的参数选择: Q=diag\{8,8,2, 2, 2, 0.1\} ​, R=diag\{1,1,1\} ​,
  • 求中间矩阵 P ,解方程: A^TP+PA+Q-PBR^{-1}B^TP=0 ​,
  • 解出系数矩阵 K ​: ​ K=R^{-1}B^TP ,
  • 最后的解为:
    \bold{\tau}_{des}=-K(x-x_{des})
  • 限幅: \phi_{des},\theta_{des} \le \max\theta ​, ​ \tau_{des}\le \max \tau
4. 四旋翼参数参考

下面列举的参数是我再仿真中用的参数,可以用来参考。

  • 参考3dr Robotics
参数数据 值/范围
质量(kg)1.4
轴距 (m)0.56
转动惯量 (x,y,z) (kg/m^2)[0.05,0.05,0.24]
滚转和俯仰角-30 ~ 30
拉力 (N)0 ~ 43.5
力矩 (x,y)  (N.m)-6.25 ~ 6.25
力矩 z-2.25 ~ 2.25
发表于 2022-9-29 17: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matlab仿真程序可以分享下吗?最近在看这个无人机相关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9 17: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代码有点长,不知道怎么分享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9 17: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下次更新一下关键部分代码讲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发表于 2022-9-29 18: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传到github?  或者网盘?  放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9 18: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次在知乎放了链接被判违规了,我下个月更新一篇文章,具体讲解关键部分代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9 18: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哦,  关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9 18: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9 18: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佬太厉害了,我从大学时期就是四旋翼爱好者,自己学的也是自控专业,期待继续更新,请问代码能分享一下吗?学完理论想看看代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9 19: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关注,下个月更新关键代码讲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9 19: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可以简单介绍下动画是怎么做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9 19: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月更新主要代码讲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9 19: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期待前辈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9 19: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佬你好,有个地方不太明白。“内环LQR控制器”--“两个矩阵的参数选择”这里的Q、R这两个矩阵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取值。LQR控制器这里都不是很明白,有教材能系统的解释这一部分么 感谢大佬。 期待您更新多无人机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9 19: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大神还没更新代码啥的?呜呜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9 20: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了非常有帮助,请问 姿态控制器中, xdes 向量内的 φd θd ψd 有了, 但p q r 三个量的des值 怎么给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9 20: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限幅,比如水平方向速度的限幅,是大概估计一个数值作为最大(限制)值吗,不知道有没有根据相关参数(比如螺旋桨拉力系数,螺旋桨距质心距离等)进行精确限幅计算的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9 20: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牛!接近目的地时的刹车效果是怎么搞出来的,不可能只靠调节 PID 参数做到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9 20: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点积、叉积是啥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9-29 20: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代码讲解更新了吗,文章列表里好像没看到[好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